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11月09日 星期一

北京互联网法院通报案件审理情况——

个人信息纠纷涉众多数字经济领域

《工人日报》(2023年11月09日 06版)

本报讯 随着《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民事司法领域中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裁判规则日益清晰,与此同时,新类型案件给司法审判带来的挑战更加多样。北京互联网法院日前通报个人信息保护案件审理情况时介绍,数字时代个人信息处理活动频繁,引发个人信息纠纷的场景涉及众多数字经济领域。

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赵瑞罡介绍,该院审理的涉个人信息保护纠纷覆盖了社交、电商、金融、移动办公、在线教育等众多行业和领域。例如,金融企业被诉存在信息泄露问题,致使用户遭遇电信诈骗;在线教育APP被诉在用户登录阶段无法跳过年龄、职业、教育背景等信息填写环节,强制收集个人信息;电商平台被诉频繁拨打用户电话,不当使用或泄露个人信息;办公软件被诉未经同意将用户移除工作群等等。

案件反映涉诉个人信息类型较为丰富,既包括法律法规列明的手机号、身份证号、行踪信息等,也包含大量法律未明确列举的信息,例如视频浏览记录、职业信息、交易信息、位置信息等,还包括敏感个人信息如人脸信息等。此外,个人信息的认定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比如,在案件中,部分信息经过脱敏化处理,是否还属于个人信息;好友关系、违法犯罪记录等信息属于隐私还是个人信息等问题的认定,往往需要结合使用场景予以个案判定。

赵瑞罡介绍,涉诉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不限于单一的处理行为,往往包括多环节多主体的处理行为。比如,有企业将用户信息制作成数据包、开发数据产品向他人提供,引发侵权风险;有企业存在线下收集、线上处理、线下线上多主体混合处理、关联企业共同处理等行为。

“随着法律普及和个人维权意识提升,一系列新类型个人信息纠纷进入诉讼。”赵瑞罡说,例如,死者近亲属向死者生前用人单位及其他个人信息处理者申请查阅死者个人信息;又如,权利人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提供其个人信息被查阅、复制的次数、人员等信息,进而确认骚扰电话的来源等新型需求。(法文)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