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11月13日 星期一

张晏奇带领团队分析海量勘探数据,引导钻头找到油气最佳开采点位——

绘制“地下藏宝图”

本报记者 张世光 本报实习生 汪颀伟
《工人日报》(2023年11月13日 05版)

“我们的日常就是不断优化方案,最终引导钻头游刃有余地穿行于千米地下……”在大庆油田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录井一公司地质研究中心,综合地质研究室主任张晏奇向记者介绍。

如今,大庆油田已经不再是“砸一口井,石油就往外喷”的时代,想要出油,必须精准地在变化多端的地下岩缝里找到油气储藏点。张晏奇的工作就是带领团队通过海量勘探数据,画出细致立体的“地下藏宝图”,最终引导钻头在地下找到最优采油路线。在他和同事的努力下,高风险区块实现了无风险开发。

荒野淬炼意志

2005年,张晏奇从东北石油大学电子信息专业毕业后,来到录井一线从事岩样采集工作。

岩样采集,就是跟着钻井队在野外把混着钻井液的泥巴从地底捞出来,通过分离液体、烘干、过筛等工序,现场判断岩石特性以及是否含油。这项工作及其后续的研究环节,直接决定着钻井进展。

“频繁时,每10分钟就要采一次,因此必须24小时有人在岗,我们实行两班倒。”张晏奇回忆说,“最密集的一个班次要采100多包沙子,这意味着要重复100多次采集工序。”

“最冷的时候,气温超过零下40摄氏度。”张晏奇告诉记者,冬天在凌晨3点起床也是一件难事,只能定好几个闹钟,醒了的人把没醒的人从被窝里“薅”起来。

提起这些,张晏奇脸上带着笑意,仿佛在讲别人的故事,“野外一线的经历淬炼了我们的意志,赋予我无限勇气和力量。”

带着问题深造

2011年,张晏奇重回东北石油大学,攻读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之所以顶着压力跨专业考研,是因为张晏奇觉得,工作中会操作只是“知其然”,要想“知其所以然”还要提升理论水平。

在校学习期间,张晏奇的学习方向清晰而明确。他经常带着工作中的问题和岩样向老师请教。老师还专门用他带来的岩样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答疑课。

硕士毕业后,张晏奇没有停止对“知其所以然”的追求。2015年,他进入吉林大学地科院攻读博士学位。

现在,每当有人问他:“博士毕业了吗?”张晏奇总会不好意思地说:“快了,快了。”

之所以“延毕”,是因为5年前,张晏奇接手了一项从零起步的工作。

2018年,为提高企业效益,大庆钻探地质录井一公司拿到了一个“风险自营区块”。

要想判断这一区块的开发价值,前期的地质摸底非常重要。在单位地质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张晏奇申请加入新组建的地质研究中心综合地质研究室。

当时,一听说哪里有相关培训,张晏奇和同事都会去蹭课。“那段时间,每天有16个小时都扑在工作和学习上。”张晏奇说。

研究室跟张晏奇一起共事最长的邓宝卿说:“最困难时,研究室只有5个人,大家都有些灰心,是张晏奇把我们拉在一起开会鼓劲儿,他就像团队的‘定海神针’。”

11次从头开始

2021年初,宋深9H风险区块进入井位部署阶段,出炉开采方案迫在眉睫。

地下空间十分复杂,很难借鉴已有经验。为了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立体地下谱系,张晏奇带领团队重新翻看每一个数据,他们检查的数据量存满了十几个硬盘。

尽管如此,等待他们的依然是一个方案汇报11次都无法通过的现实。

公司评审组对方案审核十分谨慎,不断要求张晏奇团队提供更有说服力的论证。

“我们预期是被驳回四五次,当第10次被驳回时,真的有点崩溃了。”张晏奇说,每次被驳回,都意味着从头开始,再对底层资料做500次以上的分析。

彼时的张晏奇承受着巨大压力。如果方案有误导致钻井收益不足,油田将承受上亿元损失,地研室也会因此解散;如果方案无法通过,那么团队1年多的努力都将白费。

为了攻克难关,张晏奇带着团队加班加点地干。终于,经过20多次修改,在第12次正式汇报中,张晏奇团队的设计方案通过审核。

2022年12月11日,宋深9-平5井正式完钻,创造了储层钻遇率80.22%、造斜段提速231%、设计水平段提速196.8%的优异成绩。今年4月18日,宋深9-平5井试气无阻流量106万方,取得重大突破。

在张晏奇和同事的努力下,高风险区块终于实现无风险开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