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11月21日 星期一

踏上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 携手千万职工一起向未来

——四川工会5年深度观察

本报记者 李娜
《工人日报》(2023年11月21日 07版)

2022年9月29日,在成都举办四川省新任工会主席培训班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培训班。

2022年“川渝送岗·双圈有我”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启动。

成都市青羊区网约配送行业联合工会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

省市工会联合开展中秋八大群体茶话会。

第七届四川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开幕。

四川省劳模工匠宣讲团在高校开展宣讲活动。

第二届四川工匠发布仪式现场。

四川省第三届职工诵读比赛精彩纷呈。

新冠疫情暴发后,四川工会为四川支援湖北医疗队女医务工作者送上暖心包。

2022年,省总工会开展节后返工普法活动。

“你的思考非常深入,我们都要向你学习!”10月27日,四川省总工会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论述摘编》暨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座谈会,远在德阳视频分会场的县级基层工会干部谢小云发言完毕后,四川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赵俊民马上给予肯定性评价,并将印象深刻的重点语句和段落在会上交流讨论,大家对这样的学习过程感到十分提劲儿。

这是一场由2700余人共同参与的全省工会系统大会,主会场上,劳模工匠、一线产业工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社会化工作者等代表悉数受邀到会,分会场更是依托于工会网上工作平台载体直达县域。座谈期间,大家畅所欲言、互学互鉴,享受头脑风暴带来的思维视野拓展,站在新起点上“干什么、怎么干、如何干得好”的前景蓝图也日渐清晰。

在常学常新中强化理论武装,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修炼提升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四川省工会十四大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全总决策部署,自上而下创建学习型工会组织、争做学习型工会干部,努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进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支在干中学、学中干的工会“梦之队”历经考验淬炼而成。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从确立“开门建工会、出门亮工会、登门办工会、进门强工会”的“四门”工会工作理念,到接续形成“把握理论、历史、实践的‘三个逻辑’,提升政治、贡献、服务、创新的‘四种能力’,做到政治引领与政治安全、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对标对表与基层创新、发挥优势与补足短板、自我革命与接受监督的‘五个并重’”的“345”工作思路,四川工会始终坚持以系统观念抓落实、抓创新,各级工会奋力开拓、积极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工作连续两年在全国考核中获评优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5年工作考核为优秀;四川工会数字化平台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工会省级十佳互联网+工会普惠服务优秀平台;深入实施站点建设倍增计划,全省已建站点7473个,其中全国“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150个,四川被列为全国3个站点建设规划试点省份之一……耀眼的5年成绩单背后,是践行“忠诚、干净、担当,学习、创新、奉献”的四川工会干部队伍,镌刻在漫长时间线里日日夜夜的坚守与努力,一幕幕、一帧帧,在生产建设一线、脱贫攻坚战场、乡村振兴路上,在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的前沿,还留在了西部首次成功举办的世界级综合性运动会——成都大运会的光影记录里……

(一)

在时代的考验中勇毅前行

如何加快智慧工会建设和工会数字化转型?这是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中国工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赵俊民率资阳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赵璞,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修建分公司焊工培训中心焊工教师梁恩荣,以工会十八大代表身份接受了中工网关于《推进工会数字化建设 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话题专访,“让数据多跑路,让职工少跑路、不跑路”等相关实践经验迅速引起全国工会系统的聚焦和广泛讨论。

近年来,四川省总工会强化职工思想引领,切实走好工会网上群众路线。2019年12月18日,正式发布上线了四川工会网上工作平台及“川工之家”APP,构建基础数据全省统一、基本业务全省通办、普惠服务全省共享的工会网上联系服务职工工作体系。没有人预想到,就在短短的一个星期之后,新冠疫情突然暴发。口罩紧缺、药物紧缺、重灾区生产物资不足,大规模核酸检测启动、停工停产、居家隔离……一场席卷全球的病毒性灾难,迅速打破了职工群众原本欣欣向荣的生产生活状态。互联网近乎成了工会组织与职工群众保持紧密联系的最直接的通道。孵化筹备已久的四川工会网上工作平台及“川工之家”APP迎来了最为严苛的实战场,建会转会、职工文化、法律服务、就业创业、困难帮扶、农民工关爱、职工书屋、工匠学院等工会服务迅速在线上启动。

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优化完善,四川工会数字化建设突飞猛进。面对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实情况,为了辐射带动各级工会的网上工会工作,四川省总工会采用以新技术为支撑、“工”字特色内容建设为根本的“统分结合”新型运行管理模式,由平台统一规划建设基础数据、基础业务、访问入口以及地方工会通用频道,努力实现开放、共享、全省通用。同时按照“一网通办”原则,拓展四川省工会数字化平台内容,让职工群众可“一网”办理所需业务、“一键”获取所需信息。

被新冠疫情笼罩的过去3年时间中,四川工会依托于网上工会载体,不断向阴霾之下的职工群众释放温暖、提振信心,线上劳模工匠宣讲、技能素质提升、心理疏导、物资捐赠等活动开展如火如荼。积极构建“互联网+普惠服务”工作体系,在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教育培训、生活消费等方面需求的同时,助推经济复苏和乡村振兴。全省各级工会累计开展线上普惠服务项目1000余个,累计产生经济效益3.67亿元,服务职工超过1亿人次。

“每一名四川职工的身后,都有一个温馨的职工家园。”打开“川工之家”APP,温馨的话语在开机页面上闪现。而这一由省总构建的网上智慧服务体系,早已成为四川广大职工会员的精神家园。

自四川省工会数字化平台上线发布以来,省总工会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工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等宣传主题,开设30个宣传专栏,开展“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党史知识竞赛”等系列线上活动,强化网上思想政治引领,传递奋斗最美丽的时代强音。同时该平台还开设了劳模工匠宣传专栏,通过图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集中展示全省200余名劳模工匠的风采和先进典型事迹,全方位讲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云端”赋能,让工会服务更有温度、工会工作更有热度。截至目前,该平台注册用户达750万人,信息总阅读量超过3.9亿次,用户总访问量均超过3.1亿人次,日均活跃用户超过50万。目前已有17个市州总工会在“川工之家”APP建成并上线地方特色频道,其他市州自建频道也将在今年全部建成,一个逻辑统一、覆盖全川的工会大数据系统和服务平台日益成熟,努力推动工会工作实现服务化、体系化、品牌化、创新化、数字化。

2022年,疫情反复之下,四川深陷60年一遇的极端高温干旱天气,波及8000万人,电力供应难以为继,城市工业企业被迫停产让电于民,经济下行压力大。同时,又突发“9·5”泸定6.8级地震,震源浅、烈度高、破坏性强,次生灾害风险隐患大。

在多重困难叠加,多种挑战并存的非常时期,当年7月18日才当选为四川省总工会主席的赵俊民迅速组织谋划,引领四川工会全体干部职工“第一时间”冲锋在前。

省总本级筹措1.5亿元资金开展关爱慰问和困难帮扶;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慰问受灾受困职工和医护、一线人员;全省工会筹集1亿元对露天作业、湿热高温行业职工送清凉,投入1450万元设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关爱资金……围绕“拼经济、搞建设、促发展”,四川省总工会发布18条具体措施,聚焦重点群体拿出“真金白银”纾困解困,通过实招新招硬招激活内生动力,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群众为推动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战高温 保供电”的战役中,四川10万名电力职工用自己的汗水和付出守住民生用电底线,确保电网安全,其中尤以长时间露天作业的检修一线作业人员最为辛苦。13个省(市)电力工作者带着50台应急发电车陆续驰援四川,以提升特殊情况下应急供电保障能力。为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关爱,在全省工会筹集1亿元对高温行业职工送清凉的基础上,四川省总筹集1000万元对全省电力职工“夏季保卫战”开展专项慰问活动,为电力职工打赢“夏季保卫战”提供服务保障。同时,给每名电力职工送去饱含“娘家人”深切关爱的慰问信。

泸定地震发生之时,尽管成都正处在“全城静默”时间,省总迅速发起了行动总动员:迅速动员干部职工参与抗震救灾工作,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给每一名受灾职工群众。为了研讨震后工会行动方案,四川省总的党组会首次在“云端”召开,地震当晚,甘孜200万元、雅安100万元的专项资金便划拨到位。省总又通过各种方法凝心聚力靠前作战。四川各级工会纷纷行动起来,在救援物资、队伍、资金等方面予以援助支持。电力保供、邮运保畅、通信保通等相关企业也集中力量进入受灾一线。

为了把信心带到职工群众身边去,甘孜州总工会党组分头行动,深入泸定县德威镇、德妥乡、磨西镇、燕子沟镇和相关企业,摸排企业、职工群众、工会阵地受灾情况,并对遇难人员家属和受伤群众进行慰问安抚。甚至在道路阻断的情况下,一路步行、搭车,躲避落石、绕过塌方,直抵震中一线,同时在帐篷里搭建起临时工会服务阵地。恰逢中秋佳节,雅安市总工会职工志愿者服务队则冒着余震,马不停蹄地奔波,为雅安市石棉、汉源两个受灾较为严重的灾区职工及救援人员送去团圆礼。

在时代的考验下勇毅前行。在那些艰难的时光里,无论是在震区抢险救灾,还是在街头巷尾的疫情防控一线,工会的旗帜始终在“天府之国”高高飘扬,工会组织的阵地一直扎根在四川职工群众所需之处,工会“娘家人”的身影也从未缺席。

(二)

把“家”建到职工心坎上

与驿站建筑物等高的巨幅红色“工”造型厚重立体,党旗引领会徽组合而成的“劳动者大本营”标识鲜明夺目……这一位于主干道、人口密集区域、由四川达州达川区精心打造的复合型户外劳动者驿站,定期开展职工知识讲座场场座无虚席,引进孵化的企业更是有效破解了工会人手紧缺、站点日常管理运维难的困境,投入数月便成为备受当地职工群众喜爱的打卡点。

小驿站彰显大温暖,零距离服务暖人心。这仅是四川工会不断完善建“家”工程的一个缩影。

过去5年,从持续开展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到聚焦货车司机、快递员、护工护理员、家政服务员、商场信息员、网约送餐员、房产中介员、保安员等八大群体建会入会,再到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启动,工会组织服务对象日益多元,所承载的工作内涵不断外延,但四川工会始终顺势而为、量质并举,确保每个阶段的重点工作成势见效。

截至今年6月,四川已累计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组织1.19万个,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达162.6万人。9月中旬,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四川成都召开,多个省份就该项工作深入四川省市工会观摩学习。

显著的成果与出色的成效显然不是一日之功。

作为成都“东进”重点工程,天府国际机场在推动周边区域发展为新兴城市、重构成都城市空间和经济地理发挥着重要引擎作用。以2011年正式启动选址为起点,至2021年6月正式开航投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走过了10年建设路。在此期间,比学赶超帮的劳动竞赛贯穿始终,不断以现代建筑产业发展助推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

2019年春节前夕,一场特别的工会团年活动,至今让曾经参与过成都市天府国际机场建设的农民工们印象深刻。那一年,在位于中建八局T1航站楼项目部的工友村内,张灯结彩、鼓乐阵阵,留守在项目工地的建设者们与同样还奋战在岗位上的货车司机、网约送餐员、快递员等八大群体代表,在省、市工会和工程单位的邀请下欢聚一堂,在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的烹饪大师下厨烹饪川味美食,时任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田向利亲自带队登门送来团年之礼。更有包括东莞、杭州在内的9地川籍农民工在现场连线共庆佳节。围坐在一起的“娘家人”和留守农民工们齐动手包饺子、唠家常,许多劳动者盛赞工会“娘家人”为他们送来的是“幸福皮儿、暖心馅儿”。

近3年时间里,工会组织许多工作和活动开展受限于新冠疫情的现实情况,但四川工会建“家”的故事仍在继续。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四川省总工会针对该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分布广、流动性强,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要实现工会组织最大限度覆盖难度较大的现实情况,以企业建会为“支点”、行业工会覆盖“连线”、区域工会兜底“带面”为总体原则,持续完善该项工作的项目制推进,组织实施新就业形态工会组建,重点支持建设新业态工会联合会、“司机之家”建设项目等。各级工会还创新运用四川工会网上工作平台、川工之家APP等载体,以四川省基层工会组织和工会会员实名制数据库为支撑,优化“网”“库”衔接,推广“一键入会”小程序,畅通“指尖入会”通道。

该省工会还立足实际明确累计入会150万人目标并分解落实到各市(州);审时度势提出巩固提升目标,启动新就业形态工会规范化达标创建活动,力争2023年达标率达到80%以上,2024年及以后达标率动态保持在90%以上。同时,全省各级工会每半年开展一轮新业态头部企业和地方重点企业动态排查,结合工会干部基层蹲点工作,发展壮大新业态建会指导员队伍1360余人。

着眼于不同工作阶段,四川省总工会还牵头强化调度指引,健全平安保障、温暖关爱、工作岗位、技能培训“四位一体”常态化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体系,实施“七送”关爱服务,制定实施《四川省基层工会职工之家阵地建设工作规划》,累计建设“快递员之家”“司机之家”“雪域高原职工之家”等阵地3900余个。

早在10年前,四川工会便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最开始以环卫工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如今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不仅变了模样,服务对象也发生了变化。统计数据显示,该省现有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370万人,其中大部分人的工作场景在户外。为了解决他们“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问题,截至2022年底,该省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3521个,与2021年相比增长126%,累计服务户外劳动者281.92万人次。

2022年12月27日,四川省政府与省总工会举行联席会议,明确将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纳入民生实事实施内容,各有关部门利用行业系统对外开放的公共服务阵地,开展联合建站工作,实现资源开放共享、站点互挂互认,持续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省级财政从工会专项资金中安排平均每个新建站点5000元资金奖补,用于支持站点建设。

为进一步落实全总“工会服务站点双15工程”部署,四川省总工会还以2022年为基数,明确提出了站点建设倍增计划。截至今年10月末,该省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站点7734个,超前完成目标任务。

(三)

劳动者之光闪耀天府大地

7月28日,几经延期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终于在成都拉开帷幕,在别开生面的主火炬点燃仪式上,全国劳动模范、国网四川电力(成都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刘源,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英雄机长”刘传建与航天员叶光富、奥运冠军杨倩等31名中外火炬手,在万众瞩目下共同完成了主火炬塔的点燃仪式。

劳动模范在世界赛事舞台上作为关键仪式参与者亮相,给奋战在各条战线的一线劳动者带来极大鼓舞。在四川,人们早已对刘源和刘传建的故事耳熟能详,不仅仅是他们,还有许许多多从平凡岗位走出的劳模工匠,正在工厂、企业、学校形成“名人效应”。

2019年,四川省总工会成立四川省劳模工匠宣讲团,在凝聚广大职工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而团结奋斗中彰显工会组织积极作为,包括刘源、刘传健,“军工绣娘”潘玉华、“雪路信使”其美多吉、“大国工匠”陈行行等都被囊括其中。目前,宣讲团已集结劳模先进、大国工匠、四川工匠等优秀职工代表总计70名成员。成立至今,线上线下共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22场,宣讲时长超过1万分钟,现场聆听超过5.5万人次,辐射影响人群2000余万,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和扩大,各级工会也充分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开展劳模工匠宣讲活动。全省21个市州总工会相继组建劳模工匠宣讲团,宣讲员人数超300人,累计组织开展宣讲活动超过2000余场,在全社会掀起了崇尚劳模、尊重工匠的“追星”新风尚。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支撑。新时代新征程,四川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技术技能素质显著提升。

自2017年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拉开大幕以来,四川迅速推动改革浪潮,改革成果不断彰显。四川省总工会认真履行牵头抓总责任推进改革,健全完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推动纳入党委政府绩效考核内容,推动制定实施政策性配套文件60个。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突出抓好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五大重点任务。

2021年10月,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四川成都拉开帷幕,529名来自钳工、焊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砌筑工6大工种的决赛选手同台竞技切磋。这也是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首次将6个工种的决赛放在同一城市举行。

在四川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宋开慧看来,全国性赛事为四川本土广大技术工人提供了良好的“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建”的观摩学习平台,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了极具冲击力的现实场景和良好的舆论氛围。因此,他在全省工会系统明确了要努力持续做好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后半篇文章”的工作思路,进一步突出优势和特色,丰富“擂台赛”载体内容,引领广大职工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劳动竞赛,打造专业的劳动竞赛品牌,不断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的技能技术水平。

当前,四川省总工会以全国引领性竞赛为龙头,逐渐形成了以重点工程劳动竞赛为龙头,以现代产业体系劳动竞赛为依托,以区域性劳动竞赛为支撑,分层开展、体系推进、“点线面”多维度呈现的立体竞赛格局。赛事项目也不断由传统领域向新业态、新领域拓展延伸。

在国之重器“歼-20”生产线开展铆装钳工比赛,在“华龙一号”核电站建设中开展重点材料操作工技能比赛,聚焦于国防科工事业的创新;紧跟时代发展浪潮,创纪录获得3.3亿次点播的“DOU出天府范儿”抖音大赛,8.6万名网络主播参与的“天府有好货 我来当主播”首届互联网营销师大赛……四川省总工会每年围绕装备制造、“川字号”、数字经济等10大板块,举办省级职工职业技能比赛超100项,带动全省超百万人次职工,投身于参与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的热潮之中,5年间累计参与竞赛单位达10.8万家,参与职工3000万人次。此外还同步推进网上工匠学院建设,已上线的1700余门各类课程,为职工提供丰富实用的培训学习内容。

随着“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理念的深入人心,一大批从一线生产岗位成长起来的职工创新人才,推动产生了一大批发明成果、绝技高招,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目前,四川全省技能人才达105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227万人。在传统技艺和现代生产技术等多个领域,选树培育大国工匠4名、四川工匠180名、市州级工匠3821名,劳动者之光闪耀天府大地。

(四)

成为靠得住的“娘家人”

“争做‘娘家人’的传声筒、工友们的代言人,以实际行动努力成为农民工权益保障的‘连线员’!”四川巴中华兴建筑有限公司砌筑工人赖祥兵一路依托于工会组织的平台搭建,成为当地十分出色的砌筑大王,在建筑领域摸爬滚打20年,他深知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权益保障难,因此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农民工兄弟的合法权益得到工会“娘家人”的支持与保护。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的初心所在、使命所系。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每年转移和输出进城务工人员1300多万人,居全国第一。近年来,该省各级工会创新维权机制,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当好职工权益的守护人。已构建全省五级法律援助网络体系“全覆盖”,县级以上地方工会均建立职工法律援助机构,组建率达100%。首创的省(城)际间工会维权联动机制,先后在劳动争议多发、川籍务工人员集中的京津冀(北京)、珠三角(广州)、长三角(杭州)、西部地区(乌鲁木齐)建立四川省总工会驻外法律援助站。全省各级工会共签订省(城)际工会联动维权协议336家。

“哪里的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哪里的工会就要站出来说话。”5年来,为了让普法宣传常态长效,四川省总工会重点参与了《四川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四川省就业创业促进条例》《四川省工伤保险条例》《四川省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职业病防治法》等多部地方性法规制定、修订工作。今年7月,四川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实施办法〉的决定》,四川省总工会参与源头立法工作迎来重大突破性进展。并率先运用新媒体,以在线互动、直播、动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政策解读与以案释法相结合、正面引导与风险提示相结合,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劳动者依法维权。

省总工会还推动全省各级工会逐级成立党组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召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维护电视电话会、集中入会推进会、建会入会现场会,全域覆盖县级以上总工会及相关产业工会,推动全省上下“一盘棋”同向发力。2021年以来,全省累计筹集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和权益维护专项经费1.65亿元。分群体编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手册》,专题开展全省新就业形态集体协商“集中要约季”行动,精准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近年来,四川工会与人社厅等部门密切配合,联合开展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协同建立根治欠薪工作长效机制,推动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深入开展劳动用工法律风险排查活动,制发《四川省总工会关于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指导意见》,促进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省总工会本级5年累计投入专项经费500万元在全省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公益法律服务行动;全省共举办工会法学习培训班1.2万余班次,培训工会干部超30万人次,培训职工300余万人次,开展现场法治讲座6250场,免费法律咨询近90万人次。

针对劳动争议案件诉讼周期长、劳动者维权成本高等现实问题,四川省总工会积极做好“法院+工会”劳动争议在线诉调对接,联动人社、司法等部门,实现了劳动争议化解全流程覆盖。全省各地大胆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模式,建立“法院+工会+N”的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模式。5年来,全省各级工会共办理职工维权案件19145件,涉及人数59257人,维权金额13.94亿元。四川省总本级驻外援助站提供法律咨询4727人次,办理职工维权案件415件,解决拖欠工资、工伤工亡赔偿等1710万元。

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全省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制度和厂务公开制度建制率均动态保持在90%以上,全省重点企业集体合同单独签订率动态保持在85%以上。有力提升女职工权益保障质效水平,出台省总工会贯彻“两纲”实施方案,积极推动建设“四川省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开展女职工专项集体协商3700余次,6100余条涉及权益保护内容签入集体合同。同时,十分重视工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用发挥,启动工会系统隐患排查、送安全专家服务进企业等项目活动,搭建“安康杯”竞赛、“五好”园区创评、“工具包”应用、“安康型”班组建设等创新平台。确保每年有2.8万家单位、440万人参加“安康杯”竞赛等群众性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活动,为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职工安全健康权益提供了坚强保障。

高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旗帜的同时,四川省总工会还多措并举帮助职工解决后顾之忧,全省开设工会爱心托管班1000多个,服务2万多人,获评“全国工会爱心托管班”5个;累计为1万名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和困难女职工开展公益性“两癌”筛查。努力成为职工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知心人、贴心人、“娘家人”。

(五)

打好服务发展“主动仗”

网络招聘、现场招聘、直播带岗……今年9月,四川工会2023年就业服务第三季——“阳光就业暖心行动”正式启动。活动期间,求职者可以在四川工会网上就业服务平台参与线上线下招聘会、就业权益保障知识竞答等就业服务活动。

四川工会网上就业服务平台是省总工会为企业与求职者搭建的就业服务平台,也是省总工会用心用情服务职工就业创业的具体举措。该平台自2021年1月上线以来,现已入驻企业6300余家,求职人员建档19万余份,在线发布岗位用工需求69万余个。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一直以来,全省工会保障系统围绕稳就业、保民生任务,以转岗待岗职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困难职工及其家庭成员等重点群体,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四季工会网上就业服务活动”“川渝送岗”“春送岗位助就业”等就业服务活动。同时,为了让职工实现更好就业,省总工会还通过开展“订单式”“定向式”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就业困难人员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并鼓励和帮助有创业能力、有创业愿望的转岗待岗职工、农民工、困难职工及家庭成员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

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全省各级工会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6179场次,累计提供就业服务近400万人次;组织开展各类就业培训,服务职工13万余人次。

如何围绕中心大局,形成工会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一直以来是四川工会重点思考的工作方向,各级工会牢牢把握工人运动时代主题,团结带领广大职工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自2016年起,全省工会将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融入全省脱贫攻坚大局,充分整合各类帮扶资源,5年总计投入资金近15.6亿元,于2020年实现25.4万户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如期完成四川省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任务。

2021年至今,全省工会落实巩固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成果要求,持续做好困难帮扶工作,投入资金4.12亿元,精准实施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和助学救助等帮扶措施,帮助困难职工缓解实际困难,切实兜住建档困难职工家庭基本生活保障底线。

持续擦亮工会“送温暖”品牌,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广泛调动社会资源,共筹集送温暖资金14.28亿余元,走访慰问职工群众237.12万人次,以贴心暖心的服务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工会组织的温暖及时送到广大职工群众手中。

围绕聚焦助力现代化经济强省建设,四川省总工会制定58条具体措施,用足用好工会资源手段服务全省“拼经济、搞建设、促发展”大局。为进一步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与重庆市总工会签订协作框架协议,协力动员两地职工群众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

在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大局中,四川省总工会设立疫情防控专项资金,实施稳定劳动关系“春风行动”和“同舟共济、共渡难关”集体协商行动,出台支持企业复工复产13条措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累计为全省2.63万余家小微企业返还工会经费14.37亿元;制定工会经费使用政策助力消费复苏,消费帮扶累计投入33.4亿元,有力带动了社会消费和疫情后经济复苏;开展“川工带川货·会员享实惠”直播带货、“百万职工游巴蜀”“普惠服务全川行”等工会特色活动,助力销售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产品2.68亿元。

聚焦强省战略、大国工程、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和全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编制省“十四五”劳动和技能竞赛规划,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建功‘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以及“我学·我练·我能”女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围绕全省六大优势产业和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深化职工职业技能比赛,充分发挥出工会对经济建设的强力助推作用。

在金沙江等五大流域20多个水电站,“展主力军时代风采 建跨越式精品工程”劳动竞赛如火如荼地开展,全体职工干事创业热情澎湃,各项目大干快上,助推乌东德、白鹤滩等多个大型水电站顺利投产发电。此外,“加快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劳动竞赛,覆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围绕打造万亿级现代产业集群,全省近300个项目、2000余家企业、56万余名职工参赛,涉及产值2.78万亿。“建好双城经济圈 打造西部新高地”劳动竞赛,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助力成渝中线、泸永高速等川渝交通建设项目高效推进。

劳动竞赛的东风,从成都平原经济区吹到川南、攀西、川东北、川西北,持续助推着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建设、重要的优质清洁能源基地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等各大领域,为广大职工搭起建功立业的舞台,为经济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六)

心中有梦想,肩头有担当

亮数据、晒成绩、说不足、提举措……2022年12月,四川省总工会年终务虚会以别开生面的形式拉开帷幕,省总党组领导、机关各部门(产业)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首次采用幻灯片的形式,脱稿发言并现场答辩,现场如临大考,紧张的氛围却在逐步深入的交流互动中愈加活跃,大家在以“虚”务“实”中集思广益、见到了“真章”。

四川拥有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是全国县级行政区域最多的省份,县级以下基层工会工作呈现出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不同片区间发展差距较大,革命老区、脱贫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较为薄弱,县级工会情况更为突出。

近年来,为了强基固本培元,全省各级工会坚持增“三性”去“四化”改革方向,制定《〈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四川实施方案》,在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上下功夫。同时,以理论武装推动工会工作向高质量发展。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原则,突出时代特征、四川特色、工会特点,充分挖掘四川红色工运资源,全景展现四川工运历程,积极推动《四川工运史》编撰工作,全面立体还原四川工运历史形象,以史增智、烛照未来;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制定《关于在全省工会系统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办法》,下沉基层一线,深入职工群众,扎实开展事关工会全局的战略性调研、推进新时代新情况工会工作改革创新的前瞻性调研、加强破解工会工作难题的对策性调研、深化工会重大工作项目的跟踪性调研、聚焦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以及推动落实的督查式调研,精准把握基层所需、职工所盼。

四川省总工会十分重视工会自身队伍建设。每年召开全省工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持续优化工会干部队伍结构,各级工会举办各类培训班7100多期,覆盖工会干部73万人次。更多创新举措也依次落地。

建立政治理论学习“第一议题”制度。省总工会将“学习工会有关文件和法律法规”放在每次主席办公会的第一议题中,由省总工会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在强化工会工作的政治性上、扩展工会基本职责上、回应职工群众的新期待上不断加深理解,做到工作有思路、有办法、有情怀,能做事、会干事、不出事,切实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素质。

成立抓落实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总工会主席担任组长,省总全体党组成员为组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肩负督办督查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工作考核等职责。围绕每年梳理的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建立“任务收集、登记立项、组织交办、跟踪督办、结果反馈”等系列制度,规范化、效能化、制度化推动工作。围绕 “提高政治站位、聚焦职责定位、创先争优升位”的主攻方向和着力重点,靶向发力、挂图作战,确保重大事项、重点任务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常态化开展工会干部赴基层蹲点工作。从2022年开始,全省工会每年4~9月分级组织开展基层蹲点工作,年度选派工会干部基层蹲点不少于1000人,蹲点基层工会不少于500个,深入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作和县以下区域性、行业性工会,围绕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扩大工会组织有效覆盖、提高工会维权服务质效、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锤炼过硬工会干部队伍五个方面,为基层职工群众解难事、办实事。

去年9月,全总启动为期一年的“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四川工会牢牢把握机遇,为了着力打造与经济大省相匹配的县级工会,四川省市工会紧盯县级工会人力、财力、阵地三个重点深入调研走访,进而梳理“问题清单”明晰主攻方向,共享“经验清单”强化示范引领,扎实开展充实工作力量一批、倾斜资源加强一批、建强活动阵地一批、加强指导提升一批的“四个一批”行动,以切实可行的举措为县级工会动力换挡注入“新引擎”。四川省委将专项工作完成情况纳入了对市(州)党务目标的考评。四川省总领导班子、省总机关各部门(产业)、在蓉直属事业单位、各市(州)总工会便实现对所有县级工会对口联系的全覆盖,以增强工作落实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

截至目前,全省183个县级工会主席均由同级党委常委担任,均配备了兼(挂)职副主席;增加领导职数15名、行政和事业编制(含参公)41名,增设内设机构19个,增加下属事业单位3个,增加工会社会化工作者214名;新、改、扩建(含装修)县级职工活动阵地122个,总投资4.96亿元;制定完善规范性文件330个;夯实县域工会组织体系框架,全省已建立乡镇工会2180个,街道工会452个。出台文件将县级工会职工活动阵地建设补助标准由400万元提升至500万元。“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阶段性成效显著,职工认可度满意度不断提升。

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勇毅前行续写华章。四川工会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服务大局、服务职工为主线,着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要求,着眼谱写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四川新篇章、着眼服务职工成长成才生产生活的现实需求,聚焦“高质量”、跑出“加速度”,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在充满光荣与梦想的新征程上,携手千万职工一起向未来。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