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上市旅企盈利成主流,还需着力提升服务
上周,多家上市旅游企业发布第三季度财报。从财报数据看,盈利成主流,有的企业净利润甚至同比增长16倍多,还有的企业则成功扭亏为盈。
11月21日,3家上市在线旅游企业同时公布第三季度财报。携程财报显示,归于母公司净利润约为46.15亿元,同比增长1634.96%;经调整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约为46.22亿元,同比增长225.72%。同程财报显示,经调整EBITDA为8.7亿元,同比增长88.2%;经调整净利润为6.2亿元,同比增长146.5%。途牛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净收入达1.782亿元,同比增长128.9%;非美国会计准则净利润为4550万元,净利润同比转正。
此外,新旅界统计了43家传统意义上的旅游类上市公司发现,有29家实现盈利,占比达67.4%;34家企业实现净利润正增长(含净利润增长与减亏),占比达79.9%。其中,众信旅游三季度归于母公司净利润约为4865.6万元,同比增长195.51%。
三季度上市旅企盈利成主流,与暑期旅游行业加速回暖、新型旅游消费不断涌现、出境游政策放宽密切相关。
今年三季度,得益于旺盛的夏季旅游需求,国内游出现了强劲反弹。特别是暑期,在亲子游、避暑游、研学游、休闲度假等需求带动下,旅游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三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达12.9亿,同比增长101.9%。此外,中秋国庆超长假期点燃了游客的消费热情,很多游客早在七八月份就预订好了机票、酒店等。
境外游也逐步恢复。众信旅游方面表示,受益于出境团队游第三批国家和地区名单的恢复,公司经营环境持续改善,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加之国家各项宏观政策的扶持促进,使得公司业绩取得较大幅度增长。
旅游市场持续复苏,新型旅游消费也在不断涌现。随着更多消费者从商品性消费向服务性消费转变,“新旅游”需求在近两年激增:休闲度假需求日渐旺盛,“特种兵式旅行”、周边乡村度假、Citywalk等旅行方式流行,演唱会、音乐节等消费渗透到二三线城市乃至旅游发达的县城。这些都给旅游市场增添了生机。
上市旅企盈利成主流后,还需着力提升服务质量。一方面,这是政策提出的明确要求。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发布的《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指出,到2025年,国内旅游市场规模保持合理增长、品质进一步提升,并围绕丰富优质旅游供给、改善旅游消费体验、提升旅游市场服务质量等9个方面提出30项主要任务。
上市旅游企业作为旅游行业的优秀代表,也应在行业作出表率,积极推出更多满足市场需要、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旅游线路,开发体验性、互动性强的旅游项目,着力推动研学、银发、冰雪、海洋、邮轮、探险、观星、避暑避寒、城市漫步等旅游新产品,并加快智慧旅游发展,培育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新场景。
另一方面,当前旅游市场依然是消费投诉的重灾区。11月6日,中消协发布的第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报告中专门提到价格偏高的研学旅行走样变味,频频出现货不对板、游而不学、质次价高等问题。从黑猫投诉平台来看,今年暑期,“不合理低价游”问题仍存,虚假宣传频现,“酒店刺客”频出,酒店和民宿毁约退单现象多发。还有不少消费者反映,提前买的机票反而更贵。
因此,上市旅游企业在后续发展中也应将保障消费者权益作为重要一环,兼顾自身利益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改变一些领域侵犯游客权益问题频出的状况,让游客可以“放心游”“满意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