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区总工会探索“查、找、聚、合、引”五步工作法,将快递小哥等群体吸引过来、组织起来、稳固下来——
“服务闭环”巧解“必答题”
“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的难点主要是劳动关系不清晰,以及分散流动的就业方式导致难以联系,这些表格里包含着我们高效吸引他们回‘家’的秘诀。”日前,重庆市大渡口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杨伟鸣指着一份统计表说。
摸清家底是开展建会入会工作的第一步。为破解“找人”难题,大渡口区总采取“以点查面,面上找人”的方式找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这一做法是区总工会“查、找、聚、合、引”五步工作法的内容之一,通过精准找到劳动者,构建“基层工会—分工会—工会小组—会员”树状工会组织体系,推出暖心服务等举措,形成“服务闭环”,巧解如何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吸引过来、组织起来、稳固下来”这一“必答题”。
找准摸底工作突破口
记者了解到,大渡口区总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聚集的行业、地点作为开展摸底工作的突破口。把聚集在某一行业、企业或地点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当成整体,如在交通运输行业找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等。
随后,大渡口区总工会分行业、分人群、分地域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统计表,并通过强化对基层工会干部的培训,联动相关职能部门、基层工会等进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摸底调查,确保全覆盖。
今年7月至8月,大渡口区总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统计台账22个,涉及交通运输行业、快递行业等行业,覆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近5000人。
畅通回“家”之路
找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后,如何将他们聚集到工会组织中,提升他们的归属感,是大渡口区总必解的第二道难题。为此,区总工会经过研究决定构建面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基层工会—分工会—工会小组—会员”树状工会组织体系。
大渡口区总工会横向在镇街、园区下辖基层工会,纵向在交通等行业工会联合会组建分工会,各分工会下建若干工会小组,将工会小组建立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作地点,选优派强分工会主席、工会小组长,做到“组织找得到会员,会员找得到家”。
杨伟鸣介绍,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设立的工会小组则隶属于区总工会,可以吸纳不同企业、平台的劳动者加入工会小组,畅通回“家”之路。
得益于这一做法,仅今年9月,大渡口区总工会就推动建成新业态分工会43个、工会小组118个,吸引2267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
暖“新”服务增强吸引力
“这次培训活动,不仅为我们敲响安全警钟,增强安全意识和能力,也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让我对工会组织有了全新的认知。”日前,快递员伍成文参加大渡口区总举办的一场针对外卖送餐员、快递员的安全培训后对同伴说。
为让新业态工会组织在建起来后更好地活起来、转起来,大渡口区总在“合”与“引”上下功夫,通过暖“新”服务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
大渡口区总整合人社部门、辖区企业等力量,为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健康知识讲座、心理疏导等服务,并将工会劳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窗口延伸至工会小组。
“暖‘新’服务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感受到‘家’的温暖,为引导他们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打下基础。”杨伟鸣告诉记者,在铸魂引“新”方面,区总工会依托工会小组开展“三事分流”工作,即引导会员将诉求分为“大事”“厂事”“私事”3类,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劳模工匠宣讲等活动,帮助会员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引导会员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