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12月20日 星期一

建设团队通过技术创新,让一个煤炭码头实现蝶变——

旧码头改造的绿色创新之路

本报记者 蒋菡
《工人日报》(2023年12月20日 07版)

江面上船来船往,临江的码头上一排巨型的红色桥吊静静伫立。“这桥吊以后都是无人驾驶的。”近日,中交三航局上海港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项目经理葛锋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该工程建设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预计将于今年年底正式交付并投入试运营。

从煤炭码头到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一场蝶变正在发生。据了解,上海港罗泾港区煤炭码头于1997年建成投产,曾经是上海港煤炭运输服务的主要作业区。随着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和长江大保护要求的进一步提升,煤炭码头于2017年正式停产。2022年12月,该码头开启改造之旅,通过改变货种和工艺流程将污染较为严重的码头改造为清洁环保的专业化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施工过程“零废料”

罗泾港区施工水域中,原有多个码头结构。在前期对老码头进行全面精确复核后,确定了最为经济环保的利用方案,即采用全部拆除原位重建、部分利用予以改造和全部利用三种改造方案,令原港区结构利用比例达到70%。

经测算,港区内30%必须拆除的旧码头方桩、防撞钢管桩、老引桥上部结构等老旧建筑,其混凝土方量达到6万多立方米。为了寻求原港区废旧资源的重复利用,项目建设团队经过试验论证优化设计,在保证质量可靠的前提下,将码头引桥和陆域堆场区域拆除下来的混凝土梁、板、桩、块集中破碎后,作为新建引堤的道路路床和路基结构层,经填筑、碾压、密实后再进行后续施工,做到建筑垃圾的“零外运”。

在资源循环利用的具体过程中,他们坚持精细化处理。由于旧煤炭堆场的土方为上海原始地貌的松散山皮土,是一种岩石风化脱落的不良土,稳定性差,不能直接作为路基填筑材料。建设团队将山皮土用袋装的方式进行包裹,降低其松散性,提高其承载力。

如何兼顾环保与进度?葛锋反复琢磨。一天在食堂吃早饭时,他看到厨师在包饺子,瞬间有了灵感。如果仅将山皮土用土工布覆盖半包裹,就像包饺子不掐边,不仅可以省去装袋的时间人力,用挖土机即可快速、大面积操作,还可以重复利用养护混凝土时剩下的土工布,实现“零废料”改造旧码头。

施工组织集约化

8万方混凝土、6427件预制构件、2521根桩基、30余艘不同类型船只以及1000余名工人……该码头改建的集约化难度从相关数据上可见一斑。而项目建设工期仅有1年,施工中各项工序、各种资源环环相扣,让庞杂的系统高效运行是实现绿色施工的本质要求。

为按期保质完工,建设团队寻求交叉作业下“多点开花”的施工组织方式,以精密高效的施工组织设计保证建设资源精准化投入。

新建码头长400米、宽115米,典型的“宽短”码头形态让水域狭小、船机众多的施工高峰作业环境变得十分恶劣。只有6艘打桩船同步作业,才能赶在台风季来临之前完成码头主体区域的2088根桩基沉桩任务。

新建码头有800余根桩基位于老码头结构区域,“碰桩”风险极大。为此,建设团队通过引进全回旋式打桩船和改用起重船进行沉桩作业来保证精准打桩。相较于普通打桩船,全回旋式打桩船既可以灵活地调取桩管,实现远距离送桩,也可以在一些码头老结构影响的“边角”地区进行打桩。而有着长达80米起重臂的大型起重船,经过项目团队改造后在起重臂顶端增加打桩锤,可以跨越老码头栈桥结构实现远距离吊打。

在原码头残留桩位间进行沉桩,需要避免新旧桩基在水底“碰撞”,这对施工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陈翠良主导成立了项目技术攻关小组,带领技术人员运用激光雷达扫测定位、3D碰桩模型验算等创新技术,严格对照施工标准重新规划沉桩路线。施工图纸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陈翠良对400多次沉桩位置的修改痕迹。

螺蛳壳里做道场。建设团队专门设立了现场联合调度室,利用船机定位网站、智能化现场监控设备,专业人员有序指挥,配合高频对讲,终于完成全部水上沉桩任务。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