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12月20日 星期一

中国体育这样走过四季

《工人日报》(2023年12月20日 08版)

9月15日,观众在2023国际冬季运动(北京)博览会现场通过VR设备体验雪车。 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11月19日,参赛选手在浙江建德新安江马拉松赛中经过白沙大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徐昱 摄

12月17日,陈清晨(右)/贾一凡夺得世界巡回赛总决赛女双冠军。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11月7日,天津渤海银行队球员李盈莹(左)在比赛中扣球。当日,在本赛季中国女子排球超级联赛第一阶段小组赛A组比赛中,天津渤海银行队战胜河南双汇队。

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在大赛引领、民众参与和科技加持下,体育产业有望迎来“黄金期”——

体育产业焕发新活力

本报记者 毕振山

随着近日连降瑞雪,北京迎来冰雪旅游旺季。在北京大兴荟聚的迪卡侬门店里,滑雪服、滑雪杖等装备琳琅满目,前来采购的顾客络绎不绝;温榆河公园、水立方、西山滑雪场等场馆纷纷放出“早鸟票”,吸引民众投入冰雪运动……

2023年,中国体育产业迎来疫情之后的“春天”——一方面,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和草根赛事走红,让体育更好融入当地发展,体育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另一方面,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空前高涨,从年龄到性别再到体育项目“全面开花”,由此带动体育消费快速增长并不断升级。

利用举办大运会之际,成都着力推进赛事名城建设。体育产业取得飞速发展。2022年,成都体育产业总产值达到1005亿元。2023年,成都力争实现体育产业总产值超1150亿元。

9月底揭幕的杭州亚运会,直接带动当地游客人数同比上涨100%以上,票务收入超6亿元,特许商品销售额超7亿元,甚至还带动义乌体育用品订单量达到5年来新高……

马拉松等国内路跑赛事迎来全面复苏。不少地方将马拉松赛事与当地文旅特色资源相结合,使赛事活动成为巨大的经济IP。例如2023年厦门马拉松直接拉动消费2.78亿元,无锡马拉松实现综合经济效益1.9亿元……

从上游的体育产品和服务生产,到中游的体育赛事运营传播,再到下游的体育文化、体育旅游、体育消费等,2023年的国内体育产业可谓全面复苏。在这背后,政策支持至关重要。

今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关于恢复和扩大体育消费的工作方案》,提出16条举措进一步恢复和扩大体育消费;今年10月,国家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等五部门出台《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从6个方面提出28条措施,计划到2025年推动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达到3万亿元;此外,今年还发布了11项冰雪运动国家标准和《帆船赛事活动办赛指南》等8项行业标准。

8月的“北京体育消费节”,9月的2023国际冬季运动(北京)博览会,10月的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11月的福建晋江国际篮球博览会,12月在苏州举办的2023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各地举办的消费节和体育展会,将体育产业的生产端和消费端连接起来,更有利于体育产业的全链条发展。

有业内专家指出,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呈现出全面均衡发展、“体育+”效应凸显以及智能化数字化等特点。

“体育+”效应指的是体育与经济、文化、旅游等领域的融合,最终体现在拉动经济增长上。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表示,“现在不光是体育部门在谈体育,而是在整个城市的层面上来谈体育。”

2021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已突破3万亿元。根据《“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在大赛引领、民众参与和科技加持下,我国的体育产业有望迎来新的“黄金期”。

体育运动逐渐成为大众生活常态——

全民健身充满火热能量

本报记者 朱亚男

近日,“学转英超”基层足球教练培训项目在中国“村超”发源地——贵州省榕江县开班,标志着“村超”与英超正式开启实质性合作。此前“村超”管理中心已与英超联赛代表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足球文化交流、宣传推广、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等方面携手,助力中国足球尤其是社会足球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以“村超”“村BA”为代表的“村赛”,感染和感动着越来越多人。作为现象级的群众赛事和社会话题,“村赛”也走出国门,吸引着海外舆论的关注。

“村赛”是国人蓬勃运动热情的缩影,也是中国近年来大力发展全民健身的成果。透过“村赛”,国人参与体育的激情与农村的风土人情有机融合,成为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扇窗口。

2023年,在迎来第15个全民健身日的同时,全民健身理念走入了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村镇,通过举办足球、篮球、马拉松等群众性体育赛事,不断激发大众参与体育的热情。

2023年,国内马拉松赛事火热回归,路跑产业加快复苏,赛事数量、参赛规模、办赛能力和竞技水平都取得长足进步。据中国马拉松官网统计,2023年全年国内共举办215场中国田协认证的A类马拉松赛事。在精英跑者之外,更多的大众跑者有机会参与到顶级赛事中。

内容升级的同时,全民健身的形式也在不断丰富。今年上半年启动的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借助互联网打造了一个全民共享的体育运动会。截至10月20日,比赛共上线194项赛事,累计参赛人数达1551.98万。

多种形式的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向上生长的同时,也在积极向下发展,积蓄力量。大量群众性赛事涌现的同时,高质量、高水平的群众性比赛,正在成为吸引大众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抓手。例如首届全国全民健身大会的举办,不仅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引领了全国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广泛开展。

同时,在不同的时间节点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也更好地将生活与体育衔接起来——新年登高、“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大众冰雪季等全国性全民健身主题示范活动的筹备和举办,持续助力打造更高质量的体育生活。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已超5亿人,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将运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同时,全国体育场地数量也在不断增加,2023年上半年总数达到了450.9万个,同比去年增长约6.7%。例如由中国登山协会认定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示范工程,截至今年6月底已有32条建成并投入使用,共计超过3000公里……

体育从来不止于赛场。让更多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引导更多人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塑造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为美好生活赋予源源不断的力量,正是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的价值所在。生活奔跑向前,2023年的群众体育,注定充满能量。

今年是备战巴黎奥运会的关键一年——

竞技体育结硕果

本报记者 刘兵

超越与突破是竞技体育的永恒命题。2023年,中国体育健儿通过不懈努力,竞技体育结出累累硕果,为进一步备战明年的巴黎奥运会增添了信心。

作为国际综合性体育盛会的成都大运会和杭州亚运会,今年在中国相继举行。中国代表团在这两项大赛中都取得了骄人成绩。其中,中国队在成都大运会上斩获103金40银35铜,以绝对优势排名榜首,让人们看到中国竞技体育蓬勃的青春力量。

杭州亚运会上,中国队获得201金111银71铜,取得亚运会参赛历史最好成绩,第11次蝉联亚运会金牌榜榜首。中国体育健儿3次打破世界纪录、18次打破亚洲纪录、74次打破亚运会赛会纪录。对此,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周进强给予高度评价:“中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争创佳绩,整体表现出色,好于预期。”

在今年不少项目的单项世锦赛或世界杯中,中国队也取得不俗成绩。今年7月的福冈游泳世锦赛上,中国跳水“梦之队”在13个单项中赢得12金4银3铜,延续强势。更让人欣喜的是中国泳军在游泳大项上打了一场“翻身仗”,不仅收获5金3银8铜,更是在多个项目上频频打破纪录。

尤其是24岁的覃海洋,在世锦赛中表现格外出色。他包揽了男子100米、50米和200米蛙泳金牌,并5次打破亚洲纪录。200米蛙泳决赛,他以2分05秒48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

今年5月的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上,作为东道主的中国队一路过关斩将,实现“三连冠”;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上,中国队获得5圈单项金牌,实现世锦赛金牌零的突破;前不久收官的2023年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国乒以9战9胜的战绩捧起冠军奖杯。此外,冰雪赛季开启后,中国选手在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等一系列顶级冰雪赛事中不断争金夺银……

2023年是备战巴黎奥运会的关键一年。据悉,通过一系列国际赛事,中国选手已在多个项目上取得巴黎奥运会参赛资格。其中,中国射击队已拿满总共16个巴黎奥运会步手枪项目的资格;跳水队已有7人锁定奥运资格;在巴黎奥运会皮划艇静水10个小项上,中国队已满项获得参赛资格;在9个田径小项上,中国选手已达巴黎奥运会参赛标准。此外,在游泳项目上,中国队仅通过亚运会就有13个小项达到巴黎奥运会参赛标准。

在滑板、霹雳舞、攀岩等奥运会新晋项目中,中国小将展现出不俗潜力。如13岁的崔宸曦是杭州亚运会中国队年龄最小的参赛选手,首次登场便一举拿下滑板金牌;通过摘得亚运会女子霹雳舞首金,年仅17岁的刘清漪获得巴黎奥运会霹雳舞项目参赛资格;攀岩项目上,中国队有3人已取得巴黎奥运会“门票”。

此外,在一些非奥项目上,中国队也展现出强大实力。其中,中国选手在亚运会10个非奥项目上收获33枚金牌。在今年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赛上,中国棋手丁立人鏖战击败俄罗斯棋手涅波姆尼亚奇,加冕国际象棋第17位“棋王”,创造了中国国际象棋的历史。

除女篮和女排外,中国“三大球”项目整体表现乏善可陈——

“三大球”寒意袭人

本报记者 李元浩

北京时间12月18日,新一期中国男足飞赴阿联酋迪拜,展开为期近三周的亚洲杯赛前备战。球队计划在集训期间安排4场热身赛,随后于明年1月7日奔赴亚洲杯赛地卡塔尔,准备与塔吉克斯坦队的亚洲杯小组赛首战。

与国足集训地迪拜的炎热气候不同,近期一场自北向南影响范围巨大的寒潮,令国内多地大幅降温,寒意袭人——正如2023年中国“三大球”项目的整体表现,除女篮和女排尚有亮点外,其他项目可谓乏善可陈。

因为有男篮世界杯的存在,中国男篮成为“三大球”项目中最受瞩目的队伍之一。然而,在赛前被寄予厚望的中国男篮,最终却交出了1胜4负、排名第29位的篮球世界杯(世锦赛)历史最差战绩。更令人失望的是,由于在世界杯中战绩糟糕,中国男篮已提前无缘巴黎奥运会。而在随后举行的亚运会上,中国男篮又在半决赛不敌菲律宾队,仅列第3。

综观在今年世界杯和亚运会这两项大赛中的表现,不难发现中国男篮不仅与欧美球队的差距在拉大,在亚洲范围内也几无优势可言。中国篮协主席姚明直言,中国男篮正在经历同世界脱轨的阵痛。

除了男篮,中国足球在今年的整体表现也是一言难尽。国足全年赛事(热身赛加世预赛)10战4胜2平4负的战绩,基本能够反映目前这支球队的真正实力。11月开启的新一届世预赛,国足前两战取得1胜1负。对中国男足而言,不要高喊“出线”口号,认真对待每一场比赛更为重要。

与身处低谷的中国男足相比,中国女足在今年的表现更令人痛心。从2022年初勇夺亚洲杯冠军,到今年女足世界杯、杭州亚运会和巴黎奥预赛这三大赛全线失利,提前无缘巴黎奥运会的女足,其滑落速度以及与世界强队迅速拉大的差距令人唏嘘。毋庸讳言,中国女足的培养土壤和发展环境都亟待除旧革新。

国内“三大球”项目中最没有“存在感”的无疑是中国男排。球队在今年相继征战杭州亚运会和巴黎奥运会资格赛。即便球队全力拼下亚运会银牌,却并未引起太多关注。随后的奥运资格赛上,中国男排1胜6负未能出线,已无缘巴黎奥运会。与成绩相比,如何改变长期缺少关注和支持的大环境,是中国男排“脱困”需要解决的难题。

女篮和女排一直是中国“三大球”项目中的“先进典型”。不过,这两支队伍在今年的表现有些不同。

2023年的中国女篮,延续了2022年勇夺世界杯亚军时“无畏金兰”的荣耀。在女篮亚洲杯和杭州亚运会上,中国女篮两度战胜日本队连续夺冠,稳居亚洲第一。明年2月的巴黎奥运会资格赛,中国女篮将向奥运席位发起冲击;中国女排在今年虽然获得了亚运会金牌和世界女排联赛亚军,但在最为重要的奥运会女排资格赛中折戟,未能直通巴黎,暴露出这支球队在技战术和心理上依然存在问题。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曾直言,搞好“三大球”是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必须补上的短板。他认为,当前足球篮球改革已步入深水区,深化改革、实现突破的任务艰巨繁重。

“万丈高楼平地起”,中国“三大球”项目的发展,人才和基础建设是根本。不久前举行的2023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持续深入抓好青少年“三大球”工作。重塑中国“三大球”,加强青少年培养刻不容缓。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