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人有,就啥都有了”
“地震发生后,村民们跑到篮球场,劈柴取暖,度过了惊恐一夜;第二天晚上,救援官兵及时赶到,为我们搭起了帐篷、架起了炉火;昨天晚上,送来了棉衣棉被。我们现在有暖和的帐篷、有热饭,只要人有,就啥都有了……”12月22日上午,在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石塬镇肖红坪村,村民樊文峰向《工人日报》记者讲述起灾后安置情况。
肖红坪村坐落于海拔2300米的高原高寒地区。救援官兵赶到后,短短一晚便清除了大量积雪,平整了地面,搭建起了34顶帐篷,安置了600多名受灾群众。 救援官兵还专门建立了3个功能型帐篷,分别用作热食供应点、医疗保障点以及临时帐篷学校,确保受灾儿童的教育不中断。
甘肃省抗震救灾指挥部12月22日下午通报了抗震救灾工作的最新情况。通报称,目前,积石山6.2级地震灾后现场排查搜救工作已经结束,经核查确认无失联人员。工作重心正全面转向受灾群众安置和受伤群众救治。
记者实地探访受灾群众安置情况,在这里有抵御严寒、温暖过冬的忙碌场景,也有冬至吃饺子的温馨画面……
抵御严寒、温暖过冬是重中之重
12月22日,记者来到震中——积石山县柳沟乡。当地无人员死亡、受伤人数相对较少,但许多村民的家园遭到损毁,民房内散落着玻璃,墙体裂缝有指缝宽……
时值严冬,最低气温零下17摄氏度。如何保障受灾群众抵御严寒、温暖过冬,成为安置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柳沟乡的主干道上,救援官兵在进行除冰作业。这是一条运送救灾物资的“生命线”。因为这里海拔高、气温低,有不少路段结冰影响车辆通行,救援官兵只得通过铁锹、斧头、铁锤等工具进行除冰。
柳沟乡政府院内,群众正在搬运物资。挂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标语的车辆络绎穿梭,从各地赶来的志愿者和自救的村民奔忙不歇。“赈灾物资运抵乡政府后,就迅速分发到各村。”柳沟乡张郭家村党支部书记董尕军说。
张郭家村是个小村,只有350多人。地震发生后,全村绝大多数房屋受损,通村道路遭遇塌方。当地村民积极自救互救,临夏州、积石山县和柳沟乡的三级干部下沉张郭家村,抗震救灾工作有序开展。
正在领取物资的村民安明福说:“虽然夜晚的气温降到了零下十几摄氏度,但帐篷里架起了炉火、铺上了电热毯,几家人在一起,暖和。”
“光明驿站”背后的劳模故事
在大河家镇大河村安置点,一位救援人员熟练地找到悬挂“国网临夏供电公司光明驿站”红色条幅的帐篷,一边为自己的手机充电,一边和身边的受灾群众共同为驿站点赞。
这个“光明驿站”不仅及时为灾区蓄能,还让许多救援人员和灾区群众想起了一位劳模——马进伟。
“光明驿站”帐篷外设有一个四方形的箱体,其中三面排列着整齐的充电插座,共计60个。走进帐篷,长条桌上放置着6套大功率插线板以及螺丝刀、老虎钳、剥线刀、验电笔等电力维修工具。桌子的前方,“国网甘肃电力连心桥(临夏马进伟)共产党员服务队”的红色横幅,格外醒目。
马进伟生前曾是国网积石山县供电公司吹麻滩镇供电所所长。2018年8月2日晚,在积石山县的抗洪抢险中马进伟不幸受伤,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46岁。“马进伟用生命点亮万家灯火,是全省职工学习的榜样。” 甘肃省委追授其省优秀共产党员,省总工会追授其省五一劳动奖章。
从此,马进伟成为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职工心中的一面旗帜,马进伟共产党员服务队也由此成立。地震发生次日凌晨,该服务队就冲进了抢险救援的第一线。
12月19日18时50分,积石山地震灾区全部恢复供电后,电力保障工作迅速由突击保供电为主转向更加精细的服务保障。
针对大河村安置点救援人员、群众较多及用电设备和需求较多的实际,“光明驿站”应运而生。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紧急调拨设备,到12月20日上午,由充电赋能区、应急照明区、便民服务区组成的驿站建成投用。其中,应急照明区设立两台高10米各3千瓦的照明灯,可将整个安置点照亮。
服务队现场负责人陈杰告诉记者:“帐篷搭到哪儿,我们就把电通到哪儿,把服务延伸过去,把马进伟用生命点亮万家灯火的劳模精神传扬下去。”
冬至到,一起吃饺子
12月22日,正逢冬至。在积石山县梅坡村安置点,新搭建的彩钢板房里煮好了热腾腾的饺子。
12月19日凌晨,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接到救援任务后,第一时间组织当地施工团队50余人、25台大型机械设备,打通了4个乡镇的救援通道。在3天内完成了500间板房搭建任务,安装1000张床位,确保受灾群众住进暖和的板房。
冬至这天一大早,该集团参与救援的职工准备了400公斤水饺。中午时分,热腾腾的水饺出锅,安置点内香飘四溢,让受灾群众暖心暖胃。
“俗话说,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我们在野外施工的项目部,也都有冬至这天做饺子的传统。今天职工们都说,有饺子就要和灾区群众共同分享。”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抗震救灾指挥部现场救援组组长张建明说。
活动板房每个房间面积18平方米,配备被褥、火炉等物品。记者了解到,作为积石山地震灾区率先建成的彩钢板房安置点,500间板房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这些板房都曾是集团在兰州新区和临夏州东乡县建筑施工项目部的职工宿舍。
行走在受灾群众安置点,像这样拆装“工房”做“板房”、冬至吃饺子的场景,处处可见。目前,甘肃省在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固定性过渡安置工作步伐,做好服务和配套设施建设,让灾区群众尽快住进更加稳固、温暖的住所。
(本报甘肃积石山县12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