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一线追求卓越
见识过兰新铁路的狂风怒沙、遭遇过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的惊涛骇浪、经历过台州市域铁路的连绵暴雨……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如川参与的项目总是充满挑战。
参加工作以来,王如川先后在多个重点工程项目历练,主持研发企业级工法4项,获得专利2项,在工程一线“炼”成卓越工程师。
在项目一线磨砺
2010年7月,王如川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大学。初入职场的他,很快就认识到理论和实践的巨大差距。为此,他白天用脚步丈量每一寸施工土地,熟悉施工流程和每一处细节,晚上研习图纸、梳理工作。
和王如川一同分配到兰新铁路项目部的张勇回忆说:“他总是学习到很晚,特别拼。”
狂风怒卷千浪高,水深无垠波涛急。平潭海峡大桥施工建设环境险峻复杂,建设初期,因防撞箱围堰体积大、吨位大等原因,极大影响了吊装、对接、整体下放等施工过程。
王如川经过几天几夜的研究论证,提出用数控方法辅助吊装和下放。最终,计算机通过液压系统控制8个承重点,主控计算机实时分析传感器采集的各点位移数据并进行相应调整,重达3800吨的围堰如同牵线木偶一般稳稳下放,实际位移精度控制达到了毫米级。
团队的“定心丸”
成为项目总工后,王如川意识到团队管理十分重要。为此,他努力改变长期以来少说多做的工作习惯,不断提升团队的凝聚力。
在台州项目温岭火车站特大桥项目施工时,传统的高空散拆方法耗时长、操作困难、安全风险大,必须进行技术攻关。
王如川发动技术团队集思广益,逐步探索出一条可行路径——利用高墩区钢管贝雷梁支架整体下放装置,让贝雷梁坐上“电梯”。
工艺改良后,每套支架的拆除施工周期缩短了7天,节省操作工人4名。据估算,全线整体可节约成本240余万元,工期总体缩短60天。
“他是整个技术组的‘定心丸’。”项目党支部书记周磊这样评价王如川。
亦师亦友的“领头羊”
对于在项目部培养人才,王如川有着一套自己的方法。
“项目刚开工那段时间,工作量有些大,我陷入了情绪内耗。”技术员江凯说,王如川主动找到自己谈心、疏解压力,还带自己出去“搓”了一顿,第二天他就满血复活了。
王如川告诉记者,要多关注项目一线年轻人的情绪和需求,让他们愿意来、留得住。
在技术指导方面,王如川尤其喜欢“舍近求远”。
“有时我们交给他复审的材料,可能只是一个小问题,但他一定会‘小题大做’,在有问题的地方具体指出错在哪、应该怎么改。”技术员李中流说,“批注版”的材料让他们收获很大。
如今,王如川带出的技术人员中,多位已经成长为能独立负责项目的总工或是工程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