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工会参与社会治理路径的实践思考
●观点
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治理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优势作用,要遵循工会工作现代化的总体思路,在社会治理的过程、领域、层次、主体、智能等方面,形成多重路径的集合。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参与社会治理,既是工会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也是工会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不断创新完善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化渠道,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治理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优势作用。
当前,在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影响下,我国职工队伍诉求逐渐多元化,社会网络舆情变化对职工心理预期影响加深,工会参与社会治理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工会参与社会治理路径的构建,应遵循工会工作现代化的总体思路,在社会治理的过程、领域、层次、主体、智能等方面,形成多重路径的集合。
第一,基于全过程的社会治理参与路径。一是在宏观层面,从法制建设角度,加强劳动关系法律法规源头参与力度,明确劳动治理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的基本原则,完善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基本制度保障。二是在中观层面,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从先期立法调研和政策论证,到凝聚共识形成社会治理目标体系,形成工会不同层级的社会治理体系“闭环管理”。三是在微观层面,明确基层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从社会治理信息的管理实施流程分析,以时间坐标维度来分解,将参与治理分为前、中、后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以工作内容精度为标准,明确参与社会治理的目标、计划和指标体系,以普惠性服务帮助职工提高生活品质,满足职工职业发展和社会保障等需求。
第二,基于宽领域的社会治理参与路径。一是加强劳动保障政策和工会基础理论研究。推动深化法人治理结构的理论研究和基层实践试点;推动企业民主化法人治理结构制度建设,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二是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新实践。推动将群体权益保障框架纳入制度建设的理论研究和试点,从事后维权转向事前维权;借助“互联网+工会”项目深化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完善各级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三是不断增强维权服务能力。推动各级工会与人社部门、法院合作,完善劳动仲裁制度和劳动争议诉讼制度。共商共建共享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以和谐劳动关系改善微观劳动法治环境。
第三,基于多层次的社会治理参与路径。一是系统性。根据工会自身组织管理体系,发挥县(区)级、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工会的作用,解决基层“组织断层”和“工作断线”问题,推动“小三级”工会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二是联动性。从全国、省市、单位企业层面强化矩阵式管理,形成自上而下的执行路径和自下而上的反馈路径。完善地方工会与同级政府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各级工会、产业工会与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沟通协商机制,共同做好社会治理工作。三是精准性。以工会工作体系为职工提供的系统性维权和服务作为基本模块,以各级工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标准化目标任务清单为抓手,按照不同层次和区域的参与治理空间,推进工会精准维权和服务工作。
第四,基于多主体的社会治理参与路径。一是多元化。多元化在带来社会组织活力和责任主体创造力的同时,也会造成离散化和多中心化。工会需要研究把握社会分层结构和企业组织形式新生态,科学分析和系统研判其中的新规律和新特征,找准参与社会治理的定位,并有针对性地动态调整。二是结构化。治理主体之间存在职级关系、服务关系、利益关系等多样社会关系,在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结构中,工会要配合党委政府,承接有关社会职能,链接职工、用人单位和有关部门,形成各主体各司其职的合力。三是协作化。多元主体的共治共享需要实现紧密的制度联结和机制衔接,通过社会多主体的团结协作来实现社会治理的目标。发挥对各类以服务职工为目标的社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完善工会组织自身的社会化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将工作重心下移到基层组织,将工作重点转向最需要社会帮助的各类职工群体。
第五,基于高智能的社会治理参与路径。一是建立智慧型管理保障系统。通过办公网络和职工服务网络的无缝对接,充分实现工会内部、工会组织与其他社会治理主体间的信息沟通、交流、协商,发挥多元主体和多层结构的群策群力效应;构建多主体平台间、科技平台间、多平台与科技平台间的对接,加快推进社会治理基础信息落地建库工程,实现对各类基础要素的精细管理,为全息检索、智能研判等实战运用提供保障。二是建立外部科技智能参与的路径。打好数据基础,借助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等信息系统,加强获取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建设工会工作和会员信息基础数据库。推进工会业务网络化,建设网上工作平台体系和电子政务系统,将工会服务工作流程再造、创新发展,实现工作信息化、自动化、可视化。打造工会系统的媒体矩阵,畅通政策传达和意见反馈渠道,把握工会网络舆论主导权,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