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12月26日 星期一

【人权行动看中国】一个个愿望像花儿一样绽放……

本报记者 邓崎凡
《工人日报》(2023年12月26日 03版)

指着不远处的那片楼房,依拉木·吾麦尔自豪地介绍:“我的房子就在那,去年买的,127平方米!”他和记者站在自己工作的农场的一处高地上,眼前是碧波荡漾的鱼塘,不远处的马路边是他的家,更远的地方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茫茫戈壁。

依拉木·吾麦尔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红旗农场的一名维吾尔族群众。红旗农场辖区面积16.61万亩,耕地2.5万亩,盐碱地6.3万亩。立足这6.3万亩集中连片重度盐碱地和日流量6000立方米的天然盐碱水资源,红旗农场进行盐碱地改造。农场因为在沙漠边缘的盐碱地上“养海鲜”而走红。

“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喂喂鱼,打扫一下卫生,很轻松。比起以前种地,每个月增加了3000多元的收入。”依拉木·吾麦尔算了一笔账,现在他一年能挣七八万元,他的下一个目标是考下驾照,买辆小汽车。“没事的时候,就带着妈妈,带上一家人来这里转一圈。”他扬起手臂,指着远处的公路绕了一个圈,又不好意思地笑了:“车都看好了,争取明年买下来!”

隔了一天,记者又碰到一位说起自己愿望的维吾尔族群众。和依拉木·吾麦尔不同,35岁的阿孜古丽的愿望要“朴实平淡”一些。

阿孜古丽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的一家驼绒纺织公司上班。这家公司有166名职工,大部分都是当地的少数民族。公司在新疆有36家专卖店,部分产品还实现了出口,去年公司全年生产驼绒衣14多万件。

公司发展得好,阿孜古丽就高兴。她的丈夫阿拉依木江也是公司的职工,是一名保安。阿孜古丽在纺织车间干了10年,公司实行计件收入,多的时候,她一个月能挣5000多元。加上丈夫每月2000多元的收入,他们每个月能挣六七千元。

阿孜古丽两口子之前还买了房子,现在一家最大的开支和投入,就是两个孩子。老大今年12岁,老二今年10岁,阿孜古丽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考上大学。“要攒点钱给娃娃们。”她说。

同样在纺织车间,依米尼罕·库德热提也对目前的生活很满意。这位23岁的维吾尔族姑娘是喀什人,她原本在和田上学。毕业后,通过招聘进入了和田地区墨玉县产城融和园的这家纺织企业。

“公司给我们上了五险,还提供免费宿舍,两室一厅住4个人。从宿舍坐公交车过来就几分钟,公司还有食堂……”她现在是纺织车间的操作工,一天工作8小时,一周双休。她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自己只留1000元,剩下的都寄回家。她还有两个弟弟,其中一个读高三。“弟弟就要考大学了,我要帮助家里。”她说。

依米尼罕·库德热提的愿望是当一名老师。“我先在这里好好干着,如果有机会,我就去考证当老师。”她说。

有人想当医生。阿依谢·穆合塔尔是和田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维医学专业的一名学生,这所学校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20岁的阿依谢·穆合塔尔告诉记者:“我准备专升本,然后再考研究生,毕业后到乌鲁木齐大医院发展。”

“我想当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踢进国家队”“我想去三亚旅游”“我想生意更好点”……在新疆采访的几天里,记者听到各种各样的或大或小的愿望。

在天山脚下,每一颗蕴含美好的种子都会落入适合生长的土壤,那些愿望就像花儿一样绽放。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