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12月26日 星期一

【社评】“众筹”解众愁,社区治理“路径+1”式探索多多益善

本报评论员 吴迪
《工人日报》(2023年12月26日 05版)

在固有办法与经验之外,着力拓展新的治理路径,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系列问题,从探索一个办法到找到一揽子办法,从众口难调到众口能调,有关地方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层治理的创新理念与行动,为更多地方的相关工作提供了观察窗口和借鉴样本,有望激发起更多地方更强劲的基层治理创新力。

 

“社区发展治理不能只靠财政投入,要拓宽渠道,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支持”——据12月22日《人民日报》报道,近日,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黉门街社区电信路26号院依托“黉门宜邻社区基金”提供的经费,解决了社区内花坛窄小、车棚垮塌、楼顶漏雨、公共水管破损等街坊抱怨多年的问题。

5年前,武侯社区发展基金会作为四川省首家社区基金会宣告成立,至今,成都市已成立9家社区基金会,累计筹集款物价值6500余万元,服务群众超过500万人次。不久前,在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颁奖活动暨2023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开幕式上,成都社区发展基金等案例入选《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为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实践经验及参考样本。

社区发展基金,即在有关部门指导和推动下,社区发起设立基金并向社会各界筹集资金,由符合条件的社区发展基金会日常管理,意在整合多方资源、实施公益项目、解决社区问题。一句话,社区基金是基层治理中的一种资金众筹及管理模式,具有灵活、高效、可持续等特点。

近年来,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各地取得不少成效。比如,在专项财政资金支持下,不少老旧小区改造有序推进;在城市更新战略下,不少城市的大街小巷、基础设施建设脱胎换骨。这些举措解决了不少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大块头”难题,但在政策资金盲区,如居民小区花坛、凉亭、游乐设施等的改善型、舒适型设施的建设与维护上,由于没有对应的资金支持,往往陷入治理困境。

社区基金可谓提供了一种新路径,即通过吸纳更多社会资源,更大限度上满足社区环境改善、托育养老、助餐助残、文化服务等方面的资金需求,让百姓身边的闹心事不仅有人管,更有钱办。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想方设法满足百姓的诉求和期待是基层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不断拓宽城乡社区治理资金筹集渠道,鼓励通过慈善捐赠、设立社区基金会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城乡社区治理领域”的要求。因此,社区基金多渠道筹集资金等工作机制的探索,意义深远。

怎样保证筹集资金的可持续性,如何完善机制让资金管理和使用经得起质疑,如何突破培育社区企业的资源困境等,不少地方正在积极实践。比如,山东省在社区基金运作上创新形成了“社区发现需求、社工开发设计项目、社区社会组织实施、社区公益基金支持、社区志愿者参与”的联动机制;湖北武汉首家街道社区基金会重点关注如何盘活街道和社区资源,打造捐赠服务平台、项目资助平台,让社区居民安居乐业等。

在固有办法与经验之外,着力拓展新的治理路径,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系列问题,从探索一个办法到找到一揽子办法,从众口难调到众口能调,有关地方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层治理的创新理念与行动,为更多地方的相关工作提供了观察窗口和借鉴样本,有望激发起更多地方更强劲的基层治理创新力。

社区是百姓连接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百姓收获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重要空间。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基层治理没有标准答案、固定模式,找准现实中的难题,回应百姓诉求,转变观念,拓展思路,“路径+1”式探索多多益善。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