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声音
◇“仅退款”要把好事办好
近日,几个电商平台宣布支持“不退货仅退款”服务,即订单发生售后问题,消费者可发起“仅退款”,省去等待商家同意退货、寄回商品等环节。
《经济日报》评论说,此举意味着行业竞争已从拼低价转向拼价格、质量、服务在内的全方位体验,将倒逼商家重视商品质量和诚信经营。电商行业长期存在的虚假宣传、刷单炒信、价格欺诈、以次充好、货不对版、假冒伪劣等问题有望进一步得到遏制。当然,“不退货仅退款”还需平衡好各方利益。
◇“免密支付”不能开启容易关上难
四川泸州一市民捡到他人手机后,分8次使用“免密支付”扫码消费,挥霍失主五千余元,最后被民警抓获。
红网评论说,各大支付或购物平台几乎都有“免密支付”功能,在消费者付款时弹出“一键开启免密支付”的情况屡见不鲜,许多人为了方便省事就会顺道选择同意,但想要执行“关闭”这一操作时却花样百出。这种开启容易关上难的现象,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支付风险。为了兼顾“免密支付”的便捷性与用户消费的安全性,各部门各平台要合力应对,及时刹住不良风气,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大学校园开放不能“无限”也不能“一刀切”
近日,清华大学称将进一步有序推进校园开放,更大限度满足社会公众校园参观预约需求。目前,不少高校已发文明确向社会开放校园,通过预约、登记或刷身份证入校。
《北京青年报》评论说,不论是“预约进校”,还是“刷身份证进校”,都是“设限开放”,和一些人主张的“进门不需要人脸识别,也不要查看身份证、工作证、学生证”的全面开放不是一回事。我国不同大学向社会开放后面临的压力是不一样的。如北大、清华,由于受学生、家长追捧,如不设限制地向社会开放,校园必定时常游客如织。大学怎么开放,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充分听取本校师生与社区居民的意见。大学校园开放应尊重大学的自主权,既不能“无限”开放,也不宜做“一刀切”式规定。(嘉湖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