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1月10日 星期一

从最初的169名发展到263名

蚌埠医大思政委员成队伍“领头羊”

本报记者 陈华 本报通讯员 靳瑾
《工人日报》(2024年01月10日 07版)

记者日前从蚌埠医科大学了解到,该校自设立班级思政委员以来,学校的班级思政委员已经从一年多前的169名发展到263名,而且班级思政委员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这些思政委员除了在班会上有定期宣讲,还会在课间十分钟、寝室卧谈会,甚至在“等外卖”的间隙随机站上“讲台”开展宣讲。“成为思政委员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同学中调查摸底。发现大家都抱有朴素的正义感,也关心国家大事,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只需合适的方式去引导。”临床医学院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思政委员蒋昊轶告诉记者。

在2023年岁末,蚌埠医科大学特意对34名优秀班级思政委员进行表彰。据了解,为评选优秀思政委员,该校专门制定了方案,要求评选者必须经过个人自评、学生评分、辅导员评分、院系公示等几个环节,最后根据权重算出总分。

最终,34名思政委员脱颖而出,成为队伍的“领头羊”。未来,他们将在理论宣讲、活动策划、社团建设等方面承担更多任务。而且,优秀思政委员在蚌医的“效力”等同于优秀学生干部,是评先评优的加分项。

去年6月,蚌医在全国高校中率先为本科生、研究生班级全部配备思政委员。按照“思政课教师的小助手、辅导员思政教育的小帮手、班级思政管理的小能手”的角色定位,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推进队伍建设。学校不仅请来专家手把手辅导,而且成立了大学生思政委员精诚社,建立起思政课教师-思政委员联系制度等工作机制,以期全方位提升工作能力。

在蚌埠医科大学党委书记蒋家平看来,思政委员从学生中来,更利于发挥朋辈示范带动效应,更易于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同时这种设计也是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发挥教育主体地位的探索。

“对医学生来说,不仅要有仁术,更需要有仁心。所以思政课程不仅是必修课,还得是重头戏。”蒋家平说。

全科医学系2021级学生夏婷是此次受表彰的优秀思政委员之一。她向记者直言,最初报名竞选思政委员是为了激励自己学好思政课,提升成绩。后来,在老师辅导下学深悟透了党的理论知识,也慢慢懂得了职责所在,更找准了与同学们的“共鸣点”。

“全科医学系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基层社区医院,其中老年患者占据相当比例。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看好身体上的疾病,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夏婷告诉记者,在宣讲中增加了健康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内容后,同学们果然很感兴趣,甚至有人课后“追”到她寝室继续讨论。

采访中,记者看到一位同学在思政委员的评议表上写下:“以前我觉得思政离自己很远。感谢你,让我懂得思政其实与自己的职业、生活息息相关。”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