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1月25日 星期一

在一些地方,法律机器人的上岗弥补了律师数量少、司法工作人员地域分布不均等现实矛盾——

数智法律服务助力劳动者维权

本报记者 李国
《工人日报》(2024年01月25日 07版)

阅读提示

一方面偏远地区的群众有法律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律师少、律师贵、律师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的现实矛盾。对于普通劳动者来说,法律咨询服务既费时费力、成本又高,给维权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面对复杂的劳动关系问题,法律机器人为劳动者带来更加便捷、经济的法律咨询服务。

 

重庆开州区岳溪镇村民黎某,不久前在当地某鞋厂打零工,因操作不慎左手食指被切断。由于鞋厂未购买工伤保险,双方就赔偿问题争执不下。驻村干部召集双方使用电信天翼高清智能法律咨询服务调解。经过一番电视问答,一份专业的法律咨询意见书显示:因为鞋厂未购买工伤保险,工伤职工应享受的待遇应由企业支付,共计10余万元。黎某考虑企业困难,同意只收8万元,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打开电视就能咨询各种法律问题,还可以起草直播、货物运输、二手房买卖合同……由重庆电信公司打造的首个基于电视屏的“智能法律咨询服务”,让这一数字化应用照进现实。

如何帮助新就业群体维权

我国有14亿多人口,但是却只有50余万的执业律师,远不能满足大众的法律需求。尤其是新就业群体,面对众多的新业态、新事务,维权问题层出不穷。研发一款智能机器人,为当事人提供专业、便捷、免费的法律咨询,降低人力与时间成本,在当下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大牛,我想要一份货物运输合同,你能完成吗?”“可以的,请问你想要托运什么货物……”1月19日,在重庆市渝中区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货车司机刘永前来咨询运输合同事宜,工作人员打开墙上的视频,引导他通过智能机器人“大牛”咨询。短短几分钟,一份详实规范的货物运输合同就打印出来,刘永直呼:“这么快,还不花钱,太神奇了。”

“生产经营活动中,难免需签订合同,但法律条例太多,哪些细节需要注意?哪些风险需要规避,若非专业律师,很难在合同里面面俱到。”渝中区总工会工作人员小张说,自从引进了“大牛”法律咨询平台,一切都变得简单了,每天前来咨询的市民达数十人次。

为验证工作人员的说法,记者要求考考“大牛”:“大牛大牛,别人借了我50万元,我想起诉对方,能否得到你的帮助?”记者问。

“你们是否签订了借款合同,约定了利息及还款时间吗?”“大牛”主动发问。一连问了几个问题,记者一一作答。

仅用了7分钟时间,“大牛”就为记者出具了一份详细的法律咨询意见书。而陪同记者采访的律师表示,就是专门从事借贷案件的专职律师,花费的时间均在一小时以上。

除了速度快,记者对“大牛”的法律专业性也进行了现场测试:“大牛,我受工伤了怎么办?”记者话音刚落,“大牛”便反问道:“请问你签订劳动合同了吗?”“工伤鉴定几级?”……在一问一答中,“大牛”对记者的个人情况以及工伤鉴定情况有了详细了解。

不到10分钟,“大牛”就给记者出具了一份咨询意见书,内容包含记者的基本情况、法律依据、咨询意见、维权途径以及在维权过程中劳动者需准备和提供的相关证据材料。

“这样全面的咨询意见书,至少需要耗费专业律师1天的时间。”陪同记者采访的律师说。

智能法律服务催生维权新途径

近日,在广州市海珠区产投园区工友之家,几名职工争相体验工会数字人服务。一名职工点击“维权服务”板块后提问“怎么维权”?工会数字人立即进行语音回复,屏幕上同步显示相应的回复文字。在使用过程中,职工可以中断问答或返回上一级菜单。

这是海珠工会开展的“数字工会”赋能,开启24小时零距离全天候服务职工模式,同步进驻海珠区10个产业园区和服务站点,对职工的问题“有问必答”,使职工享受维权服务更加便捷。

据悉,海珠工会数字人采用云计算和虚拟AI人工智能技术,可实现面对面人机对话、语音助手等多模态交互。第一代1.1版的技术服务涵盖“认识工会”“我想入会”“建会须知”“维权服务”“惠工福利”“民主管理”6大板块,目前已上线5000多个工会业务知识点和劳动关系法律常识。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的法律机器人,大多是将法条或案例输入机身,机器自身不具备学习能力。而众所周知,机器人“智能化”的标准,是围绕“思考”展开的,要真正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机器人必须更“懂你”。

如何让数智法律更“懂”你

“‘大牛’要上岗,也是经过了认真学习的。不仅法律法规要学,还要学当地的案例和不同的规定。”研发“大牛”机器人的重庆认知科技公司董事长吴怡说,“比如工伤规定,每个地区不一样,‘大牛’会先学习当地的法规,咨询时,‘大牛’也会提问,再根据当地的规定,出具恰当的法律文书。”

“别看只是简单的法律咨询,但很有用。”重庆巴南区南彭司法所所长胡贤俊称,在“大牛”来之前,司法所有6个调解员,负责辖区6万多人的法律服务,每天光是来进行法律咨询的人,就有20多个,调解员们分身乏术。

“‘大牛’法律机器人可以模拟法官和律师的思维,以多轮发问的方式查明法律事实,并根据法律规定及运算规则一键生成各种法律文书。”胡贤俊说,这也能服务更多的市民群众。

吴怡告诉记者,目前“大牛”机器人已在北京、河北、四川、重庆、贵州、内蒙古等多省市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派出所启用。如今,人工智能法律机器人不仅是民众身边的“法律顾问”,更是司法从业人员的“得力拍档”。

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蒙洪勇表示,“大牛”拥有海量的法律数据和知识库,在起草合同上,它可以针对合同情况给予风险提示。

“但法律服务是件极其复杂的事情,相比起人类律师而言,机器还不能很好地全面应对。”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叶明说,期待智能法律服务在未来能被更广泛地应用,给人们带来更高效便捷的生活。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