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我在我思】设若枝桠折断,春天惟努力生长
前段时间,我到广西采访残疾人群体的生活和工作,其间不禁想起一段文人轶事:余华曾说自己和莫言、刘震云一起把史铁生扛上火车,带他踢足球,还让他当守门员。他们把史铁生当做一个普通人而非轮椅上的人,带他一起看更大的世界,这种心态和精神是多么可贵。
平常很少接触残疾人,不知该如何交谈、用什么样的语气,不知会不会在某个瞬间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采访前,我内心忐忑良久。但事实证明,用平常心对待他们,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
无论是在螺蛳粉车间直播带货、在工位上做快递客服,还是在文创基地制作手工艺品、在产业园区加工生产……采访中,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当他们投入工作时,你会自然忽略他们身体上的残缺,而他们似乎也忘记了这一点。事实证明,他们完全可以做的和健全人一样好,甚至在某些领域做得更好。
由此,我领悟到了助残就业的内核:他们需要的不是特殊的照顾、同情,而是平等参与各项活动而不被人们戴有色眼镜看待,是过上与其他人并无两样的社会生活。
多年来,助残就业工作逐渐取得令人欣慰的成绩,情况在点点滴滴中发生着改变——《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等文件提出“推动形成理解、关心、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多渠道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拓宽残疾人特别是盲人在文化艺术、心理卫生和互联网服务等领域就业渠道”等目标。与此同时,无声餐厅遍地开花、无声骑手穿梭于大街小巷、爱心车间因人设岗……越来越多的企业、社会力量为残疾人群体提供岗位,创造就业环境。
一个令人欣喜的新现象是,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经济赋能下,多种新就业形态打破了传统的就业模式和局限,为残疾人追逐梦想、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可能。某有声读物平台数据显示,该平台有超过8000名残疾人主播,专辑播放量最大的超过8亿人次,年收入最高的近百万元;不久前,上海首个常态化残疾人招聘无障碍空间启用,“云面试”服务平台提供无障碍线上面试……
从就业无障碍到真正无障碍就业,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只有先做好环境无障碍才能实现就业无障碍。去年9月1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施行,为残疾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不容忽视的是,在残疾人群体中还有更小众的群体处于被遗忘的角落,比如我国有1200万心智障碍者,其就业率不足5%,远低于其他残障类别群体的就业率。如何让助残就业更有质效?如何让政策暖意覆盖更多残疾人?这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就业,不仅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一座桥,更是照亮他们人生之路的火炬。创办桂林石画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的邓凤竹告诉我,通过技能培训,很多残疾学员找到了自信,有人用赚到的钱购买了人生中第一部手机。她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当学员们受到夸奖时,脸上的笑容是多么纯真灿烂。
身体可能残缺,但对生活的热爱不会。史铁生在回忆那段往事时是这样写的:“我是最差劲,但却是最快乐的守门员。”朋友们推着、背着、抬着他还去过许多地方,他也摇着轮椅走过融雪的残冬,走过翻浆的土路,走过滴水的屋檐,走过一路上正常的眼睛,去看望他的所爱之人。
热爱生活的史铁生写道:“设若枝桠折断,春天惟努力生长。”帮助残疾人就业、融入社会、向上生长,我们也是“抬轮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