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2月05日 星期一

这是青岛一座城市的牵挂,也是市民的一份责任

【新春走基层】“挽留”海鸥三十载

本报记者 张嫱
《工人日报》(2024年02月05日 01版)

一个冬日寻常的午后,轮班吃过午饭,王向东迅速开始当天第N次的巡检。

如今,全国各地奔赴青岛投喂海鸥的游客格外多,使得青岛栈桥景区管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轮流执勤。

1.6公里的海岸线上,数以万计的灰白相间的海鸥腾空展翅,时而盘旋上空,时而跳跃海面,时而乖巧地停留在游客身边吃食,沐浴着冬日暖阳的游客们因成功投喂而欢喜雀跃……这样的画面,王向东每天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间,“人类保护海鸥,海鸥也在治愈着人类。”

1994年,青岛发起“挽留海鸥”行动,从早期的官方行动发展到后来的市民加入,再到如今的全国游客奔赴而来,30年间,来青岛过冬的海鸥种类由几种发展到十余种,数量也从几百只增加到十几万只,每天来到栈桥观鸥的游客达3万余人。

海鸥,改变了青岛的人文环境,改善了生态环境,也为青岛冬季旅游衔来了“金豆豆”。

缘起

位于中山路老城区的栈桥,被当地人誉为青岛的“根”,今年58岁的王向东便生于此。据他回忆,六七十年代的青岛海鸥极为稀少,偶能遇见,定是孩子们争相追逐的对象。

据栈桥景区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王万波介绍,海鸥是海鸟类动物,每年入冬,成群结队的海鸥就会从西伯利亚来到青岛,在这里度过长达半年的“暖冬”。

海鸥为何选择青岛?王万波分析原因有三:一是栈桥海域鱼虾等海洋生物较多,礁石密布,利于捕食落脚;二是距离海岸不远处有3个岛屿,岛上灌木林立,便于海鸥夜间休憩;三是青岛的人文环境友好,也是海鸥愿意栖息的重要原因。

20世纪90年代以前,青岛的海鸥尚未形成规模。直到1994年,青岛市园林和林业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希明看到海边零星的几只海鸥,对鸟类有着特殊喜爱和研究的他不禁萌发“把海鸥吸引过来”的想法。

当年,一则“挽留海鸥”的倡议书在青岛各大主流媒体发布,人们开始通过投喂的方式吸引海鸥。“那时候海鸥怕人,见人就飞,我们就把食物投放到海面。”王希明回忆,起先大家并不了解海鸥的食性,馒头、谷物、面包……看到食物的海鸥果真三三两两地飞来啄食。

一段时间以后,海鸥渐渐靠近海岸线,有时还会在岸边停留很久,人与海鸥的距离拉近了。

令人欣喜的是,第二年冬天,来青过冬的海鸥明显增多。“海鸥之间也是有信息共享的,哪里生态环境好,人类友善,它们就会‘告诉’同伴。”王万波这样猜测。

牵挂

今年65岁的陈兴华是较早加入“挽留海鸥”行动的市民之一。家住栈桥附近,每天晨暮在此锻炼是他多年的习惯,每年入冬,海面星星点点的白色海鸥,总令他驻足观看良久。

看到倡议书,陈兴华拨去电话询问如何加入“组织”,共同爱护海鸥。跟随王希明等专家的脚步,陈兴华掌握了海鸥的投喂知识,并且义务做起了“宣传大使”,他将这一行动告诉家人、朋友、同事,一传十、十传百,参与的市民越来越多。“总觉得这是作为青岛市民的一份责任。”陈兴华这样解释初衷。

这些年,为了“尽好地主之谊”,栈桥景区管理服务中心做了诸多努力。比如广播循环播放如何投喂、爱护海鸥,醒目位置张贴文明观鸥提示语,增加人力物力保护环境等等。各方努力之下,长达20多年的时间,冬天到栈桥喂海鸥成为青岛市民入冬必做的事。

如果不是一场突发的疫情,可能青岛人自己都未曾察觉:海鸥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牵挂。

2020年春节,一场“今年谁去喂海鸥”的讨论在青岛激烈展开。“疫情期间不能出行,许多市民联系媒体、相关负责部门询问,我们每天都能接到十几个电话。”王万波说,“大家最担心的就是,今年没人喂海鸥,明年它们会不会就不来了。”

通过发起倡议,当地许多爱心企业纷纷加入,每天免费提供400公斤适合海鸥食用的全麦吐司、干面包等。整整3个月,栈桥管理中心的4名工作人员,每天两次手掰面包投喂海鸥。

“我们先是喊号子召唤,没过几天嗓子就哑了,又换成了吹哨子。”王万波笑着说,海鸥是有灵性的,只要哨声一响,成群结队的海鸥就向他们飞来,后来只要他们出现在海边,海鸥就会靠近,变换排列出波浪、旋涡等队形表示欢迎。他说:“我们的制服是天蓝色的,海鸥大概认得。”

官方投喂海鸥的举动再次得到广泛关注,市民频繁致电询问,还有许多人自发提供食物,一度令王万波他们应接不暇。

2020年2月15日,青岛普降大雪,空无一人的栈桥和海面被白雪覆盖,4位身穿蓝色制服的工作人员向高空抛撒着食物,萦绕在他们身边的则是成群结队的毛色雪亮的海鸥……这幅人、雪、鸥在一起的画面,被一位摄影爱好者捕捉,美好得令人心生荡漾。

回馈

“2022年10月5日,2023年8月16日……”王万波清楚记得每年海鸥来去的精准时间。与海鸥朝夕相处多年,栈桥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早已和海鸥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王万波的手机电脑里存满了不同年份、不同神态海鸥的照片,逢人便像炫耀自家孩子一般展示。

王向东是个“口是心非”的人,虽然抱怨着因为海鸥增加了环卫、巡检、救援等一系列景区维护的工作量,但是每年临近海鸥飞回的日子,他总是心心念念地期盼着,海鸥飞走以后“总是觉得没着没落”。

陈兴华依然坚持锻炼,与海鸥相关的一切他都特别上心,每每遇到不懂海鸥习性乱投食的游客,他总是上前耐心说明。王万波说,陈兴华并非个例,栈桥周边许多老市民经常自发来到栈桥“巡逻护鸥”,管理中心几乎每天都能接到市民关于问询海鸥、保护海鸥的电话。

“表面上看,是我们在保护海鸥,其实是它们在治愈着我们。”王万波说,常年行走在栈桥,王万波捕捉了太多人与海鸥互动的画面,“人与海鸥”成为栈桥最为和谐的生态景观。

近些年,王向东明显感觉到“大家变了”,“从前大家也喜欢海鸥,可是因为不懂,总是伸手去摸,或者抓住一只合影再放生”,如今这样的行为已经不再发生。

人文的改善带来了生态的变化。王万波还告诉记者,早年海鸥都是11月下旬来青,4月30日离青,2022年提前到了10月5日,2023年则是8月16日,最近几年,甚至出现零星海鸥常年留在青岛的情况。

王向东发现,近几年栈桥海域赶海的市民几乎翻倍增长,“海里的蛤蜊、鱼虾、螃蟹、海参、海胆越来越多,市民抓到以后现场售卖,肥美鲜甜。”王向东说,2023年夏天他们在海边巡逻,看到成群的海鱼靠近海岸,一路跟随,这样的奇观令他们兴奋了好几天。

长达30年的守护,海鸥也以自己的方式回馈着青岛。2023年以来,来青岛观鸥的游客呈井喷式增长,每天多达3万人次,也因此,王向东“抱怨”栈桥景区是青岛唯一一处没有旅游淡季的海域。长达半年的观鸥季,为栈桥周边的酒店、商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许多商家感慨“淡季变成了旺季,这些多出来的收益都是海鸥带来的”。

再过两年,王向东就要退休了。他说,到时还会以市民的身份继续守护海鸥。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