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2月08日 星期一

冬游京西古道

刘兵
《工人日报》(2024年02月08日 08版)

北京西边的山,统称西山。京西古道指的就是北京西山古道,它以“西山大路”为主干线,连接着纵横南北的各条支线道路,中道、南道、北道为主要组成部分。各种历史遗迹散落或留存在古道两侧,从中可以感受到悠远的历史足音。

隆冬时节,我和友人第一次徒步游览京西古道。古道的第一站是模式口,近代西山的煤炭、木石均由此入京。当时,驼铃相闻于道,商贾络绎不绝,并设军把守,十分繁荣。这里斑驳的土墙、字迹模糊的碑刻和已经弃置的旧式磨盘都显示着古村历经沧桑,无声地诉说着千百年来京西古道上的故事。

模式口大街的实际宽度和城区宽一点的胡同相当。两边的古老民居大多保持古朴风味,多呈民间四合院的形制,灰砖灰瓦,道路两侧种植着榆树和槐树。

出模式口,继续沿着古道西行,从三家店跨永定河而后可至琉璃渠。古道穿琉璃渠而出后一路西去,翻山越岭地串起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村落,直到京西古道上的重要关口——王平口。这段从模式口到王平口的古道是西山大路的北道。站在王平口关城之上,远眺峰峦深处,隐没于荆棘丛林中的千古驿道密如织网般地出现在眼前。

元、明、清三代,京城百万人家,都以石炭为薪。加之西山出产石材,琉璃的烧制更是闻名遐迩,于是,拉煤运货的驼马成群结队,日复一日地往返于山路石道上,天长日久便形成了京城到西部山区再远至内蒙古、山西等地的商旅道路。这些古道,如一张大网覆盖京西全境。

徒步在古道上,可以看到或深或浅的蹄窝,这便是由运输的骡、马、驼队长年累月踏出来的蹄印。这一个个蹄窝,跨越了历史的时空,令人遐想古道当年驼铃阵阵的画面。

听闻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曾在京西古道上写出脍炙人口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品描绘出一幅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巧妙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京西古道的苍凉萧索,亲身体验后,我才对这首散曲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继续向前行走,古道逐渐变得险峻,但风景也变得更加壮丽。偶尔会遇到一些修复的长城烽火台,站在上面,可以俯瞰整个山谷。

由于现代交通体系的完善,古道早已失去往日的繁华与喧嚣。那些从前因古道的兴盛聚居而成的大小村落,很多也随着古道的荒废而成为断壁残垣。不过,古道上有的地方仍然布满客店,一如旧时的古道驿站,令人仿若身处昨日。

京西古道的风情古韵,犹如一杯香醇的美酒令人回味无穷。它沉淀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散发着一种浓郁的文化韵味。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