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2月20日 星期一

【社评】“国潮奔涌的春节”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与守望

本报评论员 韩韫超
《工人日报》(2024年02月20日 05版)

“国潮奔涌的春节”离不开文化自觉的有益引导,有赖于市场力量的有力推动,源自国人内心不断增强的对传统文化的自信,是中华传统文化被传承且不断繁荣的缩影。

 

据近日央视、新华社等媒体报道,今年春节,“新春战袍”马面裙带动了一轮传统文化消费热潮,汉服中的马面裙兼具古典和现代的简约美,也能匹配当代年轻人的大众穿着需求;各地舞狮表演火爆,广东揭阳7岁小女孩在自家店前练习舞狮,路过的舞狮表演队为其敲锣擂鼓助威,赢来全网点赞;被誉为“中华战舞”的潮汕英歌舞更是火到大洋彼岸,来自广东普宁的英歌舞团在伦敦伯灵顿拱廊街演出,庆祝中国农历新年。

今年春节,不少地方掀起年轻人追捧传统民俗的高潮,被网友称为“国潮奔涌的春节”。央视春晚创意节目《年锦》惊艳全网,为观众织出一幅跨越千载的纹样变迁图卷;传统头饰“龙头帽”在春节前后热度飙升,网友纷纷发笔记分享DIY教程;很多地方的村口大集、传统庙会全面恢复;不少博物馆和商场将“国潮”艺术节、非遗体验、民俗演出等活动融入游客的参观和消费中。春节里类似的消费与娱乐方式,折射出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在传统文化中找寻和分享年味。

春节作为国人一年中最重要、最盛大的节日,相关节庆文化的变化和走向,成为百姓日常生活样态的一种集中体现。“新春战袍”马面裙火爆,大漆与掐丝珐琅等非遗工艺以及故宫和三星堆文物的纹样纷纷被90后、00后复现到美甲上,还有小时候观看的皮影变成了让人眼前一亮的头饰和耳环等,其背后是“新中式”风格装扮逐渐成为年轻人的审美偏好。舞狮与英歌舞等表演的爆火背后,则是相关民俗项目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群众基础,它们寄托着百姓的乡情乡愁,有的项目经历了从喜庆欢乐的传统民俗变成喜闻乐见的群众体育项目,甚至成为现代竞技比赛的发展历程。

“国潮奔涌的春节”,离不开文化自觉的有益引导。近年来,让传统文化可见、可亲、可传播,让那些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国粹精华不再只是被记录在书本中、陈列在博物馆里,而是通过创新再造,鲜活地融入国人的现代生活,一直是相关部门努力的方向。从数字赋能文博产业,到开发各类文创产品,从加强中华文明探源和考古研究、中华文化典籍等全媒体传播,到提升博物馆、纪念馆和文保单位的展陈水平,一系列举措频频推出,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活起来、火起来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潮奔涌的春节”,有赖于市场力量的有力推动。从吃住行到游购娱,各类市场主体有意识将传统文化融入相应产品和服务,精准对接、培养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让传统文化成为赋能消费新业态、激活消费新动能的重要因素。正如专家所言,传统文化元素通过新设计、新表达不断融入现代生活方式,体现了人文与经济的交融共生、相得益彰。

“国潮奔涌的春节”,源自国人内心不断增强的对传统文化的自信。近年来,触摸传统文脉、感知历史底蕴、探寻文化基因等精神追求,在越来越多人的心中滋长,那些精美绝伦的古风配饰、丰富有趣的民俗活动、满溢着传统年味的庙会市集等,与百姓的这份追求一拍即合,让人一眼千年、一见倾心,在接触、参与和体验中感受历史的厚度和温情,在新时代守护中华文化的根与魂。

“国潮奔涌的春节”,映射出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年,也是中华传统文化被传承且不断繁荣的缩影。积淀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美学内涵,迎合了现代人的文化诉求和生活理念,越来越多有价值的传统风物亟待进一步被挖掘、被弘扬、被传承。

守望传统、致敬传统,赶国潮、追民俗的行为背后,凝聚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期待这场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能不断释放巨大能量,推动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