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代表委员履职故事】做支持人才“引育留用”的领创人
“通过近几年各方面的推动,现在辽宁各地关于人才‘引育留用’方面的利好政策越来越多,人才引进的数量和质量也有了大幅度提高。”2月18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首席技师马秀丽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地方和企业人才政策的支持和吸引下,我们企业近3年引进大学毕业生520人,其中博士13人、硕士140人,实现硕博士人才引进数量和质量的倍增。”
20世纪90年代初,“兵工二代”马秀丽懵懂地走进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旗下辽宁庆阳特种化工有限公司的大门,成为一名理化分析工。凭着一股钻劲,她从理化分析工成长为高级技师、中国兵器首席技师,以及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创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成了同行眼中的“技能明星”。
2012年,在企业的支持下,马秀丽作为关键技能带头人筹建成立了理化分析技能大师站。该站在2018年晋升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完成科研及工艺创新项目30余项以及20余项企业标准的制定,培养出20多名理化分析专业技师等高技能人才。
然而,在马秀丽看来,光靠少数平台培育人才无异于杯水车薪,而且培养出来后能不能留下也是问题。“兵器行业的技术主要靠自主创新,而且部分工作危险性较高,光靠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有源源不断的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
“很多兵工企业扎根于边远地区,为国家国防建设贡献着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企业所在的边远城市在‘引育留用’人才上遇到难题。比如我所在的企业,以前招人的时候往往存在着校招招不到好学校、好专业学生的问题,可选择的空间非常小,‘掐尖’更是不可能。”马秀丽说。
“不仅要做技术创新的领创人,更要做支持人才‘引育留用’的领创人。”近年来,连续3届当选辽宁省人大代表的马秀丽,加大了调研力度,在人才培育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建言献策。2023年1月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后,她有了更大的发声平台,也有了更广阔的视野。
“突出政策的吸引力和导向性,加大人才政策兑现力度,聚焦重点产业引进人才需求,充分保障人才需求,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比如对引进人才从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支持政策和保障”“我们要培养更多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化工+安全+数智’复合型人才”……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马秀丽围绕完善人才招引政策体系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为行业发展支招。
2023年,马秀丽参加了10多项履职活动,对社情民意有了更多了解。2023年8月,她参加政协委员基层协商会,圆满解决了辽阳市文圣区庆阳街道黎明社区市场南楼下水井堵塞问题。不过,她平时最关注的还是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这也是她走访调研时会“多看一眼”“多问一嘴”的地方。
作为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委员,2024年一开年,马秀丽马不停蹄地参与了工会权益保障工作调研等履职活动,同其他政协委员一起赴广东多地调研中央财政职工困难帮扶资金项目、提升职工生活品质、工会驿站建设、欠薪和服务农民工等工会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企业相关情况汇报,详细了解职工困难帮扶、福利待遇、技能提升等方面工作开展情况。
“通过一线调研,让我对工会工作有了更多了解,也让我深刻感受到工会组织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接地气的务实工作作风,这对我更好地履职很有帮助。”马秀丽告诉记者。
“我的提案方向是关于加强辽宁人才‘引育留用’工作的建议,东北地区近些年人才流失问题凸显,必须想办法‘输血’和‘造血’。”马秀丽告诉记者,今年全国两会,她将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加大顶尖人才服务辽宁振兴力度等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助力辽宁全面振兴。
这个春天,比起去年赴京参加盛会,马秀丽的提案站位更高、专业性更强,落点也更精准,她的视野已经从关注企业人才培育转换到立足行业、产业以及省市培养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的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