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来,日均探测8公里,走2万余步,在管辖线路范围内无一漏伤
给钢轨做“B超”的铿锵玫瑰
“钢轨探伤作业是利用超声波探伤仪检测钢轨内部伤损,及时处理,防止钢轨折断。类似于医生给人做B超,检查病症。”2月26日,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工务段工长李盼一边手推探伤仪作业一边给记者“科普”。
为了守护春运,李盼和她的工友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6点20分起床,去单位跟同事们一起先预想录音,布置当天的工作内容。“预想录音就是对提醒作业重点注意事项和安全项点进行录音。”李盼解释道。
随后,李盼换上黄绿间隔的工装大衣,开始准备探伤仪器的电池,并加上水。一切准备就绪后,再坐工程车到当天的作业地点。
他们当天要在石家庄西环线上行15.400km处进行5个小时的探伤作业。
李盼推着探伤仪器作业,就像推着一个摩托车在轨道上行走。
2016年,李盼从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2017年被分配到探伤车间学习钢轨探伤。
“刚参加工作,等待着我的是各种不适应。”她笑着跟记者回忆。
探伤是钢轨防断的第一道防线,由于野外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探伤队伍中多为男性。“装满水的钢轨探伤仪近百斤重,与我的体重相当。线路上作业避车时,需要不断地把探伤仪抬上抬下。”李盼说。
她所在工区管辖的“石济客专线”“石太客专线”均为天窗点内作业,尤其是春运期间,为了躲开繁忙的列车,他们常常从深夜11点开始提前准备,到凌晨4点结束。“作业地点都是野外,有的是在大桥上,荒无人烟,只有周围线路过去的一趟趟火车。”她告诉记者。
刚开始,除了各种不适应,更让她着急的是业务水平不过关。为了尽快学好本领,李盼除了在现场主动多看、多听、多干,下了班又如饥似渴地埋头于大量的专业书,光是做过的读书笔记就有厚厚的好几摞。
为了提高技术、锤炼本领,她开始参加技术比武。功夫不负苦心人,2019年10月,李盼在集团公司钢轨探伤工技术比武中取得了第一名。
2021年李盼被任命为工长。
“自己进步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带动全工区进步,提高技术水平,保证管内线路安全。”李盼将所学所想总结出来分享给工区的职工们,将准备比赛的过程也进行分享,还把遇到的疑难伤损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工区形成了积极学技练功的良好氛围。
时间如梭,一晃7年过去了。就在这样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下,李盼日均探测8公里,走2万余步,在管辖线路378.967公里、道岔799组的范围内无一漏伤,守护着钢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