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评分不能“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绩效是人情,与工作无关”“全部门我干的项目最多,实习生都给75分,我不及格”“绩效能拿多少分,主要看和领导关系怎么样”……据《工人日报》报道,岁末年初,一些劳动者在社交平台“晒”绩效考核情况,引发不少网友对绩效考核的关注和讨论。
时下,一些用人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确实出现了跑偏、变味,比如有的企业存在制度制定不规范、考核内容随意变更、打分不公正等情况,致使一些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损。绩效考核的“任性”与失范,正悄然侵蚀着其应有的激励作用,甚至使其异化为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工具。
绩效考核的初衷在于通过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当绩效评分沦为领导手中的“橡皮泥”,可以随意捏造形状时,其不仅无法准确反映劳动者的实际贡献,更可能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绩效评分任性背后,是部分用人单位对考核制度的漠视和滥用。一些单位在制定考核标准时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执行过程中又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导致考核结果失真、失准。更有甚者,为了考核而考核,或者把考核当成打压异己、扶持亲信和降低经营成本的手段。在这样的考核体系下,劳动者难以获得公平的评价和应有的回报,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极有可能受影响。
必须明确的是,绩效评分不是维护职场“关系学”“人情学”的工具,更不应成为变相扣减工资甚至辞退劳动者的手段。用人单位在制定考核标准时,须充分考虑工作的实际难度和劳动者的付出,评分标准应尽可能用数据说话,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同时,考核过程应公开透明,接受劳动者的监督。
此外,绩效考核应以正向激励为主,少用、慎用惩罚,最大程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能力。比如,对于业绩优秀的员工,毫不吝啬地给予肯定和奖励,对于表现不佳的员工,也应通过培训和指导帮助其改进,而非简单地扣分或辞退。现实中,一些单位“重罚轻奖”甚至“只罚不奖”,让劳动者感到“压力山大”。
说白了,绩效考核制度的核心要义是公平公正、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而不能沦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闹剧。让绩效考核回归初衷,要下足“绣花功夫”,确保评分标准客观、公正,更要避免其误入“看领导喜好”“拼关系”的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