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2月28日 星期一

同谱冬运新曲 共唱草原欢歌

【聚焦冬运】“十四冬”激发中国冰雪新动能

本报记者 李元浩
《工人日报》(2024年02月28日 08版)

2月27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闭幕式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举行。图为闭幕式文体展演《我和草原有个约定》。本报记者 蔚可任 摄

今晚,呼伦贝尔皓月当空,烟花璀璨。伴随着歌声悠扬,燃烧了11天的主火炬塔徐徐熄灭,标志着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四冬”)落下大幕。

作为北京冬奥会后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深远的全国综合性冰雪赛事,“十四冬”谱写了我国冰雪运动的新篇章,圆满完成了新一轮冬奥周期承前启后、“摸底”备战2026年米兰冬奥会的战略任务;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次承办的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十四冬”的筹备和成功举办,令内蒙古的地域名片更加闪亮,实现了文化体育活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既定目标。

备战冬奥成效显著

今天上午,位于呼伦贝尔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的冰壶馆迎来最后一个比赛日的争夺,冰壶公开组女子决赛在北京队和天津队之间展开。经过激烈角逐,北京队以9比5击败天津队,夺得冠军。作为我国冬季运动在冬奥赛场的重点项目之一,冰壶尤其是女子冰壶在“十四冬”的整体表现引人注目。

冰壶项目通过全国冬运会选拔人才,锻炼能力,为米兰冬奥会备战进一步夯实根基,正是“十四冬”比赛承担“冰雪运动国内练兵场”重任的一个缩影。

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司长、“十四冬”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张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来看,“十四冬”竞技成绩亮点突出,达到了检验水平、锻炼队伍、发现新人、为冬奥练兵的目的。

据介绍,本届冬运会竞争激烈,创造了多项优异成绩,共产生1人1次1项全国纪录,4队4次2项全国青年纪录。以速度滑冰项目为例,公开组12个比赛小项中,男子全部6个小项、女子3个小项的成绩超过上届冬运会。

“十四冬”赛场还涌现出一批成绩优异、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年轻运动员。例如19岁小将陈硕在自由式滑雪公开组空中技巧比赛中,成功完成难度系数5.1的动作并获得金牌;短道速滑青年组女子500米比赛中,3名运动员的成绩超世界青年纪录等。

张新坦言,在看到“十四冬”不错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冬季项目竞技水平较世界冰雪强国还有较大差距,冬季项目发展的基础还不牢靠,“冰强雪弱”的局面还未得到根本转变。“我们将以成功举办‘十四冬’为契机,抓紧出台服务冬奥备战、带动群众广泛参与冰雪运动、促进冰雪产业提质增效的政策措施,持续巩固拓展冰雪运动发展的良好态势。”

助力冰雪经济发展

“十四冬”的场内角逐已经告一段落,但赛场外的冰雪激情依然在延续。据统计,“十四冬”在内蒙古的三大赛区——呼伦贝尔、乌兰察布和赤峰,在龙年春节期间共接待游客1314.97万人次,实现文体旅收入101.17亿元。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近年来国内冰雪运动持续升温,带动冰雪产业稳步发展。“十四冬”的到来,进一步推动了国内冰雪运动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十四冬”的举办对内蒙古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冰雪经济发展,均产生了极大的带动作用。

据介绍,为更好结合“十四冬”的赛事引领作用,国家体育总局会同有关部门于去年12月组织开展了“全国冰雪消费季活动”;春节前,体育总局会同相关部门认定第三批7家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推出5条冰雪主题春节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这些精品线路春节期间共接待游客97.38万人次,实现体育旅游收入6.91亿元。

“为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国家体育总局将在举办赛事活动、促进文体商旅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服务支持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尤其是继续发挥高水平体育赛事对拉动当地消费的积极作用。”杨雪鸫表示。

地域名片更加闪亮

连日来,随着“十四冬”赛事的进行,呼伦贝尔迎来众多游客。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十四冬”主场馆)、古城夜市、往日时光音乐厅、反法西斯纪念园、市博物馆等众多热门“打卡地”,吸引了大量关注。

“呼伦贝尔的冰雪资源丰富,筹办‘十四冬’让呼伦贝尔拥有了成型配套的冰雪运动场馆集群,发展冰雪产业可谓万事俱备。”“十四冬”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呼伦贝尔市常务副市长胡兆民表示。

随着“十四冬”的筹办,呼伦贝尔乃至整个内蒙古的冰雪与文体旅产业等加速融合,各地相继形成品牌和特色活动。

“十四冬”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宴,更是一个擦亮地域名片的精彩舞台。2023年,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24627亿元,比上年增长7.3%,增速居全国第3位,保持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此,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冯守宇认为,“十四冬”的举办,向外界展示了一个自信开放、充满生机活力和传统魅力的内蒙古形象,进而为内蒙古旅游发展和招商引资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要延续‘十四冬’为内蒙古带来的‘热度’和‘流量’,在更高更新的起点助力内蒙古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

当“十四冬”邂逅“民族风”,一个自信开放、独具魅力的内蒙古在人们面前愈发清晰。(本报呼伦贝尔2月27日电)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