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农民工在一些县城和乡镇成为“香饽饽”
因工作吃苦耐劳、细致可靠,越来越多大龄农民工在老家城镇找到新出路,实现多元再就业
阅读提示
随着一些乡镇加速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不少大龄农民工在家乡捕捉到就业机会。专家建议,应全方位深挖大龄就业“富矿”,有力推动人力资源高效利用。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于2月3日发布,其中提出,做好大龄农民工就业扶持。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用工单位顾虑等多重因素影响,不少大龄农民工亟须找到就业新出路。记者了解到,近来,一些大龄农民工在家乡捕捉到就业机会,就近找到新的工作岗位,也有部分人自己创业,实现多元再就业。在母婴护理员、家务服务员等行业上,大龄农民工已经在一些县城和乡镇中逐渐成为“香饽饽”。
回家乡找出路
今年春节,陕西省石泉县的农民工阮国军跟往年不同,他不再外出务工,而是在县城里的一家烤鱼店里当起了服务员。
“端端菜、洗洗碗,一个月接近3000元的工资,虽说比外面少一些,但是考虑年纪大了,离家也近一些。”今年59岁的阮国军曾在浙江温州、宁波等地当建筑工超过20年。“现在上了年纪,比不得年轻人,加上国家也有政策,提早做打算在家乡找出路比较好。”阮国军说。
家住陕西省紫阳县的张秀莲曾随丈夫一起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矿区打工多年。由于炒得一手好菜,张秀莲如今在紫阳县一所中学为学生做饭已有两年多。
不再去外地打工的大龄农民工群体中,也不乏正在创业的。石泉县后柳镇的农民工伍家仁今年已经超过60岁,他和妻子利用自家后面的山坡做起土鸡养殖。“通过儿子朋友在电商平台的土特产销售账号,销路比较好,已经形成了固定客户群体。”伍家仁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大龄农民工往往选择在家乡从事保安、仓库管理、饭店服务员、环卫保洁等工作,不仅成为较为稳定的就业出路,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城镇“招人难”的问题。
大龄也有优势
一般认为,年龄增大后,随着体力的优势逐渐减弱,农民工再就业将几乎不存在优势。然而,记者了解到,不少大龄农民工在家乡就业也有一定的优势所在。
阮国军工作的烤鱼店朱老板告诉记者,大龄服务员比较吃苦耐劳,干活细致,也更加可靠:“阮大叔脾气好,有耐心,很多顾客夸奖他服务态度好。”
除了饭店服务员,母婴护理员、家政服务员等岗位上的大龄农民工,在一些县城和乡镇中也十分受欢迎。
家住石泉县城关镇的黄倩由于和丈夫经营的饮料批发生意很忙,去年开始请了家政服务员在家做饭、照顾孩子。“我们信任年龄稍微大一些的阿姨,他们更有经验一些。小城镇是熟人社会,通过熟人介绍,把3岁多的孩子交给张阿姨也感到非常放心。”黄倩表示,张阿姨以前在广东省中山市的首饰厂工作多年,随着厂家效益减少,她选择了返乡找工作。
记者了解到,一些乡镇近年来加速发展旅游业,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吸引大龄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同时,乡镇企业也有回暖的迹象,尤其是需要用工的制造业工厂为大龄农民工提供了就业机会。
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石泉县后柳镇水乡特色近年来吸引越来越多外地游客观光。家住靠近公路干道的张家盛准备和妻子办民宿,今年春节前已经开始了装修。此前在福州务工多年的张家盛表示:“现在年纪大了,再出门打工不现实,这些年通过打工攒的钱,再加上儿子的赞助做民宿,我看好这里的旅游前景。”
仍需积极引导支持
2022年底,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做好大龄农民工就业扶持工作,尊重大龄农民工就业需要和企业用工需要,指导企业根据农民工身体状况合理安排工作岗位等举措。
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吴帅看来,相关部门在引导大龄农民工在家乡就近就业上还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关键是要培育适宜大龄农民工就业的产业和行业,逐步引导他们向后勤安保、家政服务、外包加工等服务型产业转移。同时,还可以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优势产业,支持大龄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传承和发扬传统手工艺、传统美食等乡村非遗文化等。”
据报道,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2023年以来,已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408人。其中围绕母婴护理员、家务服务员等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工种,面向大龄群体开展培训600多人,助力提升大龄劳动力就业技能。湖南、安徽一些地区还大力支持企业在村里创建就业帮扶车间,设立一些放宽年龄限制、工作时间灵活、计件不按上下班考勤的工种,并且允许带产品回家加工,以方便大龄农民工群体照顾家庭。
吴帅认为,部分农民工虽然年龄偏大,但是身体健康,有就业意愿,也具备就业的素质和条件,随着中西部地区一些城镇的发展,他们的就业需求和当地的产业优势正在有效衔接。“要着力从拓宽就业新渠道、维护权益等方面入手,落实有力措施,有效促进大龄劳动力就业,全方位深挖大龄就业‘富矿’,有力推动人力资源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