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3月04日 星期一

从“栗蘑宴”到“御桃宴”,科技特派员王云帮助乡亲们“吃”出致富路——

“王大厨”和他的“乡村味道”

本报记者 高子立
《工人日报》(2024年03月04日 05版)

从北京市昌平区黑山寨村的“栗蘑宴”,到平谷区大华山镇的“御桃文化宴”,再到通州区大运河村的“大运河文化宴”……每到一处,他便以一套精湛的烹饪技艺和一口幽默地道的京味儿语言,演绎着用“烹饪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他就是北京市科协科技特派员、北京市烹饪协会副会长王云。

王云常年穿着中式衣衫,胸前绣着“云绘三农”字样。从事科技特派员工作以来,为服务乡村美食开发,他的足迹几乎遍访京郊地区,将“科技富农”的种子播撒在乡间田坎,先后荣获全国科技特派员优秀个人、北京市优秀科技特派员等荣誉。

“吃”出来的乡村振兴路

早在1998年,王云就开始进行京郊农家菜品质升级的课题研究,并率先提出“让传统老菜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他指导昌平区十三陵镇仙人洞村结合本地特色,打造出以素鱼香肉丝、素排骨等仿荤素菜为主的“素食宴”,将村里的十几户农家宴打造成专门经营素菜的特色餐馆。

“‘素食宴’不仅能让食客得到味蕾上的满足,还能现场看到面筋制作等手工技艺。”王云笑着说,“素食宴”不仅好吃好看,更好玩。

2022年,王云受邀为平谷区打造“御桃文化宴”。恰逢此时,一场冰雹让平谷区的大桃遍体鳞伤,桃农们愁容满面。为此,王云创新提出以“雹伤桃”为主料开发系列菜品。其中,以桃丝代替马蹄、笋丝制作而成的狮子头和鱼香肉丝等菜品受到食客欢迎。菜品一经推出,拓展了“雹伤桃”的销路,解决了农民的燃眉之急。

近年来,王云结合京郊各区特色农产品,精心研制农家菜,打造出獭兔宴、饹饾宴等美食品牌。此外,他还发挥自身优势,帮助河北省张家口市、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等北京周边地区解决各地农产品销路问题,帮助乡亲们“吃”出了一条致富路。

从师范生到科技特派员

“我小时候的理想就是当一位大厨。”王云对记者说。学生时代,他听从家人的建议报考了师范专业。然而毕业后,他却始终放不下对烹饪的热爱,思来想去决定系统学习烹饪技艺。

“最初接触烹饪是从最基础的采购开始的,跟着老师傅去采购食品原材料,跑了不少地方。”王云对记者说。通州的农村、浙江舟山的渔场、黑龙江大兴安岭的林场……从那时起,王云的足迹就和基层的土壤连在了一起。

再后来,借着国家大力扶持“三农”政策的东风,王云成为北京市科委的一名科技特派员,从事美食助农、惠农工作。同时,他也是目前北京市5万多名科技特派员中唯一一位餐饮界别的特派员。

在北京市科协和北京农学会指导下,王云来到昌平区黑山寨栗蘑合作社,完成了他的第一个作品——“栗蘑宴”。那段日子,王云几乎每周都往山里扎,风雨无阻。他反复利用干、鲜栗蘑进行研发,推出栗蘑辣酱、栗蘑肉饼等菜品近百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乡村振兴需要群策群力,希望我能带动一批人投入乡村振兴大潮中。”在王云看来,乡村振兴,村民应当是主力。

为了方便村民学习,充分发挥田间课堂为农服务的特点,王云将教室直接搬到了各村村委会。考虑到村民们白天忙于劳作,就把培训安排在晚饭后的空闲时间进行。

“要能吃苦,热爱餐饮行业,更要热爱农村、农民。”王云有着一套严格的选徒标准。

“有一次,去昌平区授课的路上遇上瓢泼大雨,雨刷器几乎失灵,但师傅丝毫没有回去的打算。到现场后,他拿着授课的家伙什儿就走向讲课场地,一边与大家寒暄,一边准备原料。”王云的徒弟、昌平区经管站四级调研员张国栋回忆说,“他是真把农民放在了心里。”

近年来,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王云边干边讲边写,相继出版了《经典名菜》《食苑健康系列丛书》《水果养生健康》等书籍。

从田间地头到校园大讲堂,从社区到军营,从烹饪培训讲座到电视台、新媒体的直播教学,他一边科普各种农副产品知识,一边推广文明餐饮理念。他的“餐饮助推乡村振兴”理念惠及数万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