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大城县南赵扶镇,红木文化产业辐射38个村街,从业人员达3万人
当“沉睡”的木料被匠人“唤醒”……
开凿料型、多面磨光、榫卯组装、随形精雕……近日,河北廊坊大城县南赵扶镇廊坊宝德风古典家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近20名身着深褐色工作服的红木匠人,正进行“艺术创作”——制作雕龙宝座、提箱、屏风等红木家具。精雕细琢之下,一件件“沉睡”的木料变身成古典亮丽的红木家具艺术品,也成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法宝”。
带动百姓增收
河北省大城县南赵扶镇红木家具技艺源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南赵扶镇形成了以叶庄子村、南赵扶村等村街为中心,辐射县域38个村街聚集性红木文化产业,企业多达2000余家。南赵扶镇居民5万余人,红木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已达3万人,基本上家家有手工作坊,户户都熟知打磨技艺。“大城红木家具人”劳务品牌由此而生。
以红木产业为主导的县域经济,正在带动当地百姓实现增收致富。南赵扶镇红木产业产品样式丰富,包括椅凳、桌案、床榻、柜架、杂项等5大类40余种,生产工艺采用原汁原味的明清宫廷技法,利用红木所特有的天然材色和自然纹理,以精密巧妙的榫卯结合部件,代表着京作红木家具制作最高水平,并以此享有“中国京作古典家具之乡”“京作地域标志商标”的美誉。
2019年,大城县红木文化产业被列入河北省重点产业集群目录。2020年,南赵扶镇被河北省工信厅授予“河北省红木文化产业名镇”。2023年,“大城红木家具人”获河北省级劳务品牌称号。
大城县南赵扶镇二级主任科员齐宝山介绍,南赵扶镇红木产业作为大城县特色产业,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红木产业聚集区。经过30多年的发展,打造以红木文化旅游为主导、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为辅的特色红木文化旅游示范片区,与广东中山、福建仙游并称中国古典家具三大生产基地。
坚持质量为王
“看家具还能了解榫卯结构,真不赖!”“您瞧这是粽角榫,外形仿粽子,是三根料相交的一个结构,任何一个角度都看不到料的横截面,还有插肩榫、圆腿夹头榫、燕尾榫……”记者走进廊坊市大城县陶然居家具有限公司展厅,董事长叶双陶正耐心为前来选购的顾客生动讲解。
充满着智慧、深思、朴素审美的多元榫卯结构让游人连连称赞。“凸出来的榫头和凹进去的卯眼扣在一起,两块木头就会紧紧相握,木头也不再是一个物件,就像被赋予了生命的意义!”在叶双陶和众多红木手艺人的眼中,中国古典家具特有的榫卯制作工艺是红木家具制胜的“不二法宝”。
“现在机械雕刻技术已经很成熟,可以借助电锯、磨光机等进行红木家具量产,但真正的细活还是得靠手工匠人‘一丝一缕’精细‘编织’。”宝德风古典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玉顺介绍,手工榫卯工艺,是传统家具的精髓所在,也是最考验红木匠人手艺的地方。“我们生产的古典家具之所以能在全国站稳脚跟,说到底,还是质量为王,坚持生产经得起推敲的作品。”宋玉顺说。
如今,在坚持红木家具国标的基础上,大城县结合京作家具生产制作工艺特点,研究制定了大城京作红木家具制作通用技术标准,使企业生产标准化,促进了企业生产质量的整体提升。
劳务品牌提质发展
大城县古典家具协会会长冯广洪介绍,如今大城县努力发展新媒体经济,引导商户入驻电商平台,并在直播平台开展直播带货。目前,全镇60%的文玩小件商户开通了网上直播带货,生产企业均建立了网络销售平台和门户网站,形成加工产品带动就业的趋势。同时,在传承古典家具工艺风格基础上,融入新时代的设计元素,打造更符合当代年轻人审美和消费水准的红木家具,拓展市场份额。
此外,2020年,大城县在陶然居设立市级手工木工技能鉴定所,并在2021年设立省级“叶双桃大师工作室”。大城红木市场5年内培养了46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拥有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28人、河北省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19人、全县持有手工木工职业等级证书102人,填补了北方红木行业没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空白,为劳务品牌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冯广洪表示,未来将继续立足“大城红木家具人”劳务品牌提质发展,进一步做好、做响、做亮该品牌,让该品牌成为全国知名的红木家具劳务品牌。
大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中心主任李文各表示,劳务品牌建设需要一个稳定的团队,由协会成员共同努力,不断将探索中的个人经验转变为团队共识,实现“培育—探索—积累—升级”的正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