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位代表畅谈“插上科技翅膀”的新创造、新生活
【两会通道传真】“科技+”描绘生产生活新图景
在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上,工作人员正在帮助首位盲人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残联兼职副理事长王永澄用手感知话筒的距离。
本报记者 王伟伟 摄
“让假肢能够有真实的感觉,通过人脑意念来控制假肢”“可以使盲人复明,对记忆进行存储”……今天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开启,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代表在介绍他带领中华脑机接口公司团队成功研发的65000通道双向脑机接口芯片时表示:“作为高科技企业,我们还要不断研发更多让梦想成真的前沿技术。”
本场“代表通道”上,6位全国人大代表结合亲身经历和真切感受回答记者提问,分享“科技+”为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范先群代表分享了自己带领团队建立的超选择眼动脉介入治疗技术:“将微导管插入直径不到1毫米的眼动脉,经眼动脉将药物注入肿瘤内。药物剂量不到全身化疗的1/10,但浓度提高14倍,实现了保生命、保眼球、保视力。”
作为一名医学科学领域的教师,范先群代表期待着培养出更多出色的医生,让每一位“追光少年”都拥有光明的未来。
面对电动汽车跑得不够远、充电不够快、遇到寒冷天气容易“趴窝”的问题,深耕电池研究领域30多年的南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军代表分享了他与团队的最新研发成果。
“我们已经研发出400瓦时每公斤的固态电池,这跟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300瓦时每公斤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相比要超出30%。”陈军代表介绍说,未来1年~2年,电动汽车有望充1次电可以跑1000公里以上。
“乡村振兴的未来在科技。”“代表通道”上,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凤香代表描绘了一幅“科技+农业”的新图景。
“从会种地到‘智慧’种地,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植保机、智能免耕播种机等装备已在我们的黑土地上广泛应用。”韩凤香代表说,在吉林松辽平原的“黄金玉米带”,我们创新了秸秆覆盖还田的“梨树模式”,让黑土地越来越肥沃,也让合作社农民的“饭碗”越端越稳。(本报北京3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