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3月11日 星期一

新技术、新业态助力残疾人胜任更多岗位,代表委员呼吁——

让残疾人享有更公平的就业机会

本报记者 苏墨 李润钊 窦菲涛
《工人日报》(2024年03月11日 02版)

中国残联执行理事会理事杨洋委员有很多帮助她履职的“神器”:手机里的各种转文字软件、转写机、人工耳蜗、智能眼镜……

“通过辅具,很多残疾人也可以正常工作。”杨洋委员说。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呼吁,让残疾人享有更多公平就业机会,并为他们的就业创业创造更多便利条件。

近几年,残疾人群体中的高学历人才逐年增长。2016年至2023年,本科及以上学历残疾人有近8万人,包括硕士近8000人、博士近900人。然而,杨洋委员多次接到反映,有企事业单位在招聘中将一些通过辅具可以正常工作、各方面素质都很强的残疾人排除在外。“过不了体检这一关。”杨洋委员告诉记者,残疾人的就业能力一定程度上被低估,有些岗位存在职业天花板,晋升受限。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能够为残疾人就业带来帮助。比如,一级重度听力残疾人植入人工耳蜗后,康复好的能够接打电话;轻度听力障碍的残疾人借助高科技产品可以胜任很多工作岗位。”杨洋委员说。

中国残联副主席、福建省残联兼职副理事长王永澄代表建议,加大助残科技的研发投入力度,以科技进步带动残疾人就业发展;适应残疾人就业新形态,推动残疾人劳动权益保障体系建设,用法治为残疾人创造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

湖南残联兼职副理事长、湖南湘雅博爱康复医院职业社会康复部副主任文晓燕代表十分关注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她建议,整合资源加大对残疾人创业的支持力度。例如,对残疾人低保家庭创业,将现有的低保渐退期从1年延长至3年。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处理闲置国有资产(门面)租赁权时设置一定比例的资产,用于支持残疾人创业,给予残疾人创业1年免租期或者3年减半租赁期。

“希望相关部门加大对残疾人技能技术选手的支持培养力度,延长规定残疾人参加各类技能培训的时长,上浮补贴标准,为残疾人提供更多更丰富的职业技能培训。”文晓燕代表说。

(本报北京3月10日电)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