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3月12日 星期一

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

杨维立
《工人日报》(2024年03月12日 05版)

3月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民生主题记者会。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回应记者提问时表示,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都离不开安全这个根本,今年将重点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城市供水、排水、燃气、供热、桥梁等各类设施实时监测,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见3月10日《人民日报》)

燃气、桥梁、供水、排水、供热、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被称为“城市生命线”。这当中,哪一方面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危及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甚至威胁公共安全。此前,有的地方也发生过与此相关的事故。总体看,当前各地生命线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不少城市的基础设施使用年限较长,老化变形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有所增多,如暴雨导致城市内涝、暴雪影响供电设施等,给一些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带来压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把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融入城市运行安全管理,及早发现和管控风险隐患,切实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对于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对于城市安全有序运转,无疑十分重要,也非常必要。近年来,一些城市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把诸多的基础设施都纳入了数字监管的范畴,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当中,有些经验和做法是可以借鉴的,有些问题也是需要注意的。

比如,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法宝,积极开展地上地下基础设施普查,更新和健全基础设施数据库,打造数字化“一张图”,编制城市安全风险清单,对安全短板做到心中有数,为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夯实信息基础。

比如,要坚持科技和创新驱动,因地制宜,推动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努力实现对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监测,尽可能防患于未然,打好城市生命线安全的“主动仗”。

在这一过程中,还须积极调动和发挥人的智慧与力量。应该认识到,技术只是赋能,并非全能。一方面,有些风险隐患需要专业力量深入基层和群众才能发现;另一方面,对于安全监管而言,如果完全以数据材料替代现场检查,有可能会掩藏相关安全隐患,进而导致监管者出现误判。因此,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既要用好数字化手段,又要注重发挥人的聪明才智,通过完善督查考核机制,调动责任人的积极性、能动性,与数字化手段相互补充。

更重要的是,要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加强跨部门、跨地域协同联动,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通过“人防+技防”紧密配合,促进城市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为的是千千万万百姓的便捷生活与利益福祉。把这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做好,绝不仅仅是完成任务这么简单,更要保证完成的质量,把好事情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里。为此,各方不妨多听取和吸收民意,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落实得更好。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