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企业知识产权“维权困局”,代表委员建议——
要让企业愿创新、能维权
“我对小微企业进行调研,凡是创新型企业,没有一家不提知识产权保护的。”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工程师闫大鹏代表对记者谈起这一现象。
“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闫大鹏代表说,“如果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那么将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长期以来,知识产权领域权利人维权“举证难、周期长、赔偿低、成本高”等问题备受关注。
中铁工业总工程师兼中铁装备首席专家王杜娟代表在今年带来的《关于加强专利保护,促进专利维权的建议》中,提到这一“维权困局”:“由于大型复杂机械设备的结构复杂,企业千辛万苦研发出来的技术被其他企业窃取,而专利侵权诉讼周期普遍较长,部分案件可能出现还未开庭审理,侵权产品工程已经竣工的现象,甚至能够干完多个工程。”
“原告企业可能面临‘赢了官司,输了市场’‘赢了官司,赔了效益’等尴尬局面,严重打击发明创造及专利维权的积极性。”王杜娟代表指出。
王杜娟代表建议,在知识产权案件的实际审判中,更多地适用根据举证能力灵活分配举证责任,适当缩短专利侵权案件审理周期,降低专利维权的时间成本及市场损失,要让企业愿创新、能维权。
谈到权利人的举证难问题,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重庆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付子堂代表举了个手持自拍杆专利的例子。
“如果一个个体工商户从批发市场进货了一批自拍杆,而供货商和个体工商户都没有建立完善的进销货制度,权利人要对其侵权提起诉讼,在无法证实双方损失或获利的情况下,实践中司法机关怎么判?”付子堂代表说。
对此,闫大鹏代表也深有感触。“建议健全符合知识产权案件特点的证据规则,充分发挥证据保全、司法鉴定等制度效能,减轻权利人举证负担,降低维权成本。”他说。
在民建北京市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委员看来,知识产权保险机制作为一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经济保障措施,其在改善知识产权权利人维权“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局面、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方面可以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她建议,启动知识产权保险试点推动工作,探索保险助力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的新模式。
今年最高法工作报告提到,依法严格保护知识产权。人民法院2023年适用惩罚性赔偿319件,同比增长117%,判赔金额11.6亿元,同比增长3.5倍。这组数字引发不少代表委员关注。
3月10日,在四川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宜宾五粮液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从钦代表发言时提到,建议加大惩罚性赔偿处罚的力度。“特别是对重复侵权、恶意侵权以及其他严重侵权情节,可以施以更重的惩罚性措施。”他说。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非常注重保护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促进企业知识产权保护。
以福建盼盼食品集团总裁蔡金钗代表所在的泉州为例,检察机关在晋江设立福建首个县域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纠纷化解、法治体检等一站式服务。“建议全国在有条件的地方多设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多保障。”蔡金钗代表说。
“建议尽快设立国家知识产权法院。”付子堂代表认为,通过设立国家层面的知识产权法院,能够进一步统一司法裁判标准,为企业、产业加大投入和创新提供相对稳定的司法预期,也能促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