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一线34年,许映龙为我国台风监测预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突出贡献——
【身边的大国工匠】与台风“竞速”的“追风者”
走进许映龙所在的工作空间,10余个电脑屏幕分为两排,高高叠放着。许映龙面前的4个屏幕,分别显示着全球卫星云图、地面观测图、数值模式预报图、雷达观测图像。这些是他每日必看的图像。
作为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的首席预报员,许映龙被赋予了一个“酷炫”的称呼——“追风者”,追的还是台风。34年,许映龙坚守在国家级台风预报服务业务一线,致力于台风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工作、技术研究和流程规范改进,为我国台风监测预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
今年3月,许映龙入选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手捧金色奖杯,许映龙用3个词诠释自己眼中的专业匠心——敬畏,专注,责任。
“跑”在风的前面
提及台风,首先会想到什么?对许映龙而言,是数据和云图——
从复杂的云图和大量的数据中尽快辨别台风、预测台风走向,提前判断台风何时何地登陆,并给出预报结果,无疑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挑战,也是许映龙专注的日常。
2023年7月底登陆我国的强台风“杜苏芮”,给我国华东部分地区带来了强风雨影响,登陆北上后,又给华北和黄淮等地带来极端强降雨。“杜苏芮”活动期间,许映龙和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的同事们要做的,就是充分应用数值模式、路径智能订正方法和各种探测资料,对其移动路径、登陆地点和登陆时间尽可能作出准确预报。
打开当时的资料图,可以看到,地图上陆海交界的地方,几十条密密麻麻、不同颜色的曲线以相近的路径延伸交错——每一条线都是当时对“杜苏芮”路径的预测。在当时的情况下,由于观测误差、数值分歧较大等原因,预报员们需要对数值预报模式的结果进行及时订正。许映龙通过细致分析研判,在“杜苏芮”移入南海东北部持续减弱后,准确预判“杜苏芮”近海可能出现明显加强,将以强台风级登陆福建,而非此前预估的广东。
在对“杜苏芮”的预报中,许映龙提前4天锁定“杜苏芮”登陆地点,准确预报其移动路径和强度变化,提前3天明确指出残余环流可能给京津冀等地带来明显降雨,为人口转移、停课停工等防汛应急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准确的台风预报影响着防御减灾工作,影响到社会生产、千家万户,但“天有不测风云”,目前台风预报的准确率无法实现100%。“作为气象预报员,我们要持续根据对天气形势的判断、海洋状况的分析以及数值预报模式的结果来提前预判台风动态,尽可能提供准确的台风预报服务。”许映龙说。
气象人的责任
在许映龙所在的国家气象中心,墙上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格外显眼。这8个字背后,是气象人的责任。
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袭击最多的国家,台风多集中在夏秋季节。从业34年,许映龙预测了大大小小数百个台风,超强台风“桑美”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2006年,“桑美”登陆我国,造成严重影响。许映龙到灾情现场调研后,更深切地意识到准确预报台风对减轻损失意义重大。
气象预报中,每一个微小的数据和变化,都可能影响最终结果。许映龙坦言压力并不小:“这份压力来自于对预报精准度的追求和最大限度减少生命财产损失的责任。一公里的预报误差,可能就会造成近亿元的损失。”
近年来,我国的台风预报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拓展到全球海域,许映龙肩上的担子更重了。2017年9月,台风“玛丽亚”席卷多米尼克,400余名华人华侨被困,急需判断台风发展,以便开展救援。这一紧急求助交到了许映龙手中。经过缜密分析,仅30分钟,许映龙和团队就给出了准确预报,为当地安全撤离全部被困人员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一次次和台风“竞速”、日夜紧盯的专注研判中,许映龙掌握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和过硬的业务能力。但他总是提醒:“每个台风都不一样,我们不能完全依赖数值预报模式和经验,每一次都要慎重思考和分析。”
不断提高“追风”水平
1990年,许映龙从南京气象学院(现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毕业后入职中央气象台。他仍记得,那时的天气形势图要在纸上一笔笔手绘出来,一天下来要画16张图纸。当时卫星云图也是照片形式,时效性较差,且以主观定性为主。
“气象预报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许映龙说。为了更准确地研判台风,许映龙聚焦攻克技术难点和提高台风监测预报客观化水平开展科研攻关。
许映龙牵头开展了台风预报业务规划、规范和平台改进工作,对台风定强预报流程改进、96小时和120小时预报业务运行、全球热带气旋监测预报业务拓展等工作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他带领团队研发了基于集合预报的台风路径订正方法,极大提高了台风路径预报水平,该方法也成为实现“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的重要客观技术支撑,同时还发展了基于风云气象卫星的台风客观强度估计及大风反演方法,提高了风云气象卫星的定量应用能力。在许映龙和团队的努力下,2023年我国台风24小时路径预报准确率比日本和美国分别高8.2%和8.4%。
如今,我国建起了较为完备的台风监测预报业务技术体系,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新一代天气雷达、超级计算机系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等技术手段不断发展,台风监测预报实现了由主观定性经验为主到客观定量的跨越,并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3年以来,许映龙带领团队针对台风海洋预报基础能力和全球气象导航关键技术开展攻关,我国自主研发的远洋气象导航系统取得初步进展,国产气象导航服务取得突破,为助推海洋强国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兼职首席教授,新一学期,许映龙又奔忙在学校教学中。“我是跟随老一辈预报员成长起来的,他们身上的专注让我敬佩。我也有责任将好的传统传承下去。”许映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