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3月23日 星期一

大运河畔扬“京帆”

本报记者 吴凡 摄影报道
《工人日报》(2024年03月23日 04版)

3月20日5时46分,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工地,工人们排队登记入场。

3月20日18时许,下班后的工人们回到“建设者之家”。

3月21日中午,作业车辆从工地北侧的京哈铁路线下经过。

3月20日,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建设者之家”的消防中控值机室内,两名值机员盯着屏幕,保障工地安全。

3月20日,工人有序排队打饭,两荤一素,10元一份。

3月16日,两名工人正在安装通风管道。

3月16日,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工人们为空中的钢结构作业面铺设防护网,确保施工安全。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

作为推进这一战略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是“轨道上的京津冀”的重要支点。它集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接驳场站等功能于一体,因独特的造型获得“京帆”的美誉。

目前,项目建设已全面进入攻坚期,预计明年完工,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早晨5点半,城市还未苏醒,北京东六环的一座天桥已经迎来人流高峰。

微弱的路灯下,人影憧憧。数以千计的工人们摩肩接踵,从六环以东的“建设者之家”出发,爬天桥、过涵洞,步行约15分钟,抵达六环以西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简称副中心站)工程施工现场。

3月中旬,早春的北京寒风阵阵。跟着工人们从南侧通道进入工地,迎面就能看到网状钢结构从地平线上高高跃出,犹如船帆,迎风扬起。

“这个设计灵感来自于大运河。”中铁建工副中心枢纽项目总工杨阳介绍,副中心站建设采用了罕见的盖挖逆作法施工工艺,不同于一般建筑的从下往上建,这里是从上往下建,“我们这靠近运河,北有京哈铁路,东侧和南侧有居民区,采用逆作法施工,可以大大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据介绍,副中心站共有地下3层,总建筑面积约128万平方米,地上预留约139万平方米,基坑最大深度47米。基于“站城一体,产城融合”的设计理念,建成后的“京帆”将是副中心未来的交通中心、活力核心,成为首都北京的新门户。

杨阳是一名“95后”总工,此前一直跟着师傅在副中心站项目上学习。去年担任总工后,杨阳更忙了:“陪妻子产检都是只送不接,没时间在医院等。”

“我爱人在北京工作,趁我也在这边,正好把孩子生了,这样等明年副中心站建设完,我去外地工程时,孩子应该会叫‘爸爸’了。”杨阳说。

建筑工人长年在外奔波,有遗憾也有骄傲。一项项重大工程的完工,就像一个个无形的勋章,记在了每个工人的心中。

来自河南周口的龚小威和他的搭档在副中心站地下3层的“风道”中做灌浆防水工作。工作七八年,他参与过雄安站、北京丰台站、长沙西站、重庆东站等重要铁路枢纽的建设,“大江南北都去过”。他掰着手指头数,偶尔抬头思索,眼中含着笑意。

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副中心站的建设备受关注。来自河北邢台的吴师傅就是一员。吴师傅今年48岁,是一名砌筑工,他的儿子在天津做计算机方面的工作,女儿在老家邢台上高中,一家人分居京津冀三地。

“希望京津冀协同发展能推进得再快一点,我们家也能早受益。”3月20日,吴师傅下班后和同样来自河北的其他工友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