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3月24日 星期一

【艺评】“变”与“不变”之间寻妙处

于忠宁
《工人日报》(2024年03月24日 04版)

精心制作的打卡幕墙,谢幕时从二楼观众席空降的巨幅海报,粉丝用无人机拉起的应援横幅……这些曾经仅属于影视明星的阵势终于来到了戏曲圈。从2月下旬开始,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就启动了全国巡演,辗转数十个城市。不管是演新编戏还是传统戏,只要有陈丽君或李云霄出场,都能创造票房奇迹。

2023年10月,由“小百花”创排主演的《新龙门客栈》突然在社交平台爆红,两位年轻演员陈丽君、李云霄走上流量的巅峰。戏曲演员成顶流,近些年还是头一次。流量涌向“小百花”,这不仅对于越剧人来说是个机遇,也让更多戏曲人看到新的可能性。

多年来,传统戏曲面临市场和受众的急剧萎缩。老年戏迷这个基本盘逐年缩小,而年轻人看个两分钟视频都可能要二倍速,又有多少人愿意静下心来看一出《锁麟囊》或是听一曲《十八相送》。著名戏剧家魏明伦先生谈到这种冲击时说道:“戏剧已经被小小的斗室和巍巍的广场挤压到时尚之外,再好的戏剧也没人看。”

当然,也有不少戏曲剧作赢得口碑票房双丰收,比如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但观众喜闻乐见的优质剧作还是凤毛麟角。

戏曲能不能跟年轻人拥抱,关键在于能否捕捉到与时代最贴近的语汇,懂得当下观众想看什么样的戏,持续推出优秀剧目。若在内容生产、传播方式、演出业态等方面积极进行自我调适,与受众需求擦出火花,在新的传播场域中就存在无限可能。

越剧《新龙门客栈》破圈是带有偶然性的厚积薄发。它打破传统戏曲的舞台表演模式和叙述风格,揉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将传统精神与时代思潮相结合。爆火之后,“小百花”接住流量,从艺术本身出发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尝试,连续推出新编越剧《钱塘里》、传统越剧《何文秀》等,吸引一波波老戏迷、年轻观众走进剧场,真正让戏曲流量成为剧场“留量”。

吸引年轻观众走进剧场少不了形式的创新,如影像元素的运用、戏曲程式化基础上的即兴演绎、沉浸式观演等。而要让观众欣赏戏曲、亲近戏曲,则需要内核的守正,如创新剧目里的声腔设计,保留不同越剧流派的基调,对打、过招等段落借鉴传统戏的精华……飘带拖曳,环佩叮咚,锣鼓琴弦皆有戏,举手投足都是“招”。可以说,守住剧种根脉,融合借鉴其他艺术样式,不断变革突破,向新而生,观众得以在“变”与“不变”之间寻妙处,正是越剧破圈传播的流行密码。

我国戏曲的生存发展一直强调对优秀传统的继承,一方面戏曲以成熟的艺术综合、精美的程式表演、卓越的美学原则在世界戏剧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另一方面,关注并反映民众的情感需求和时代的发展趋势,有着“与民众共生、与时代同行”的发展传统。这种内在的精髓恰恰是千百年来戏曲久经磨砺却从未中断传承而长存于世的根本,它不仅维系了戏曲艺术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同时还赋予了戏曲保持生命活力的能力。

越剧的火爆让戏曲工作者看到一个让年轻人领略传统戏曲魅力的“入口”。戏曲未来发展应该选择哪条路?尚需以优质作品为底气,以“守正”为依托,少一些教条,多一些创新。只要一直有人用心地做,观众就会发自内心地尊重支持创作者,戏曲就能在当下、在未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创造性。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