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声音
◇对校园欺凌者出实招胜过“说狠话”
近日,四川成都有关部门印发规定,考生初中在校期间存在考试作弊、校园欺凌等负面清单行为的,在录取中最后投档。
人民网评论说,在校园欺凌人人喊打的语境中,这个规定很“接地气”,相关部门展现了一种立场——对校园欺凌说不,让欺凌者在制度框架内付出应有的代价。治理校园欺凌,要“说狠话”,也要出实招;要摆明零容忍态度,也要落实在行动中。努力从完善制度入手,让孩子心理更健康、人格更健全,既不欺凌他人,也有勇气在被欺凌时说不。
◇商品可虚拟,规则不可缺
近年来,不少虚拟情绪产品在网络平台热销。有人为学习生活打卡而购买云监督服务,有人为给自己买一个“聪明的脑子”而下单“爱因斯坦的脑子”……
《经济日报》评论说,当前,年轻人更加注重对自我情绪的观察和释放。虚拟情绪产品的出现,恰好符合了他们情感宣泄的诉求。不过,商品可虚拟,规则却不能缺失。随着虚拟情绪产品市场持续扩大,规范这一消费新业态的发展势在必行。平台应加强对虚拟情绪产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的检查,确保商品内容健康,对产品管理、售后服务及时出台相关规定,让虚拟情绪产品市场发展有规可循。
◇退票要“死亡证明”?对“演出霸权”不能惯
近日,一名女士发帖求助,因父亲去世而无法去已购门票的演唱会,申请退款时平台方却要求其提供“死亡证明”。
《北京青年报》评论说,售票平台本该建立退票机制,满足消费者的退票要求,然而却以如此冷血态度对待消费者,既缺乏起码的同理心,也表现出不该有的霸道。针对这种无视权利、政策、法律的霸道行径,我们决不能任由其发展,必须依法维权。有关部门可以依据相关法律和文件规定,对涉事售票平台进行约谈,督促其建立公平合理的退票机制,保障购票人的正当退票权利。只有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演出市场才能持续火爆下去。(嘉湖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