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4月02日 星期一

【社评】让孩子们对校园时光的回忆充满阳光

本报评论员 韩韫超
《工人日报》(2024年04月02日 05版)

防治校园欺凌的难点,除了发现难之外,还包括不少孩子并不明白何为校园欺凌,遭受欺凌后不敢说、不愿说,家长不知晓、不重视,同时,缺少有效的处理措施和对实施欺凌者的矫治方案等。期待防治校园欺凌的举措更给力,愿所有孩子都能快乐健康地成长,对校园时光的回忆充满阳光。

 

“救命啦”“打人啦”可触发警报——据3月3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报道,校园欺凌现象备受关注,各地陆续有学校在厕所等视频无法覆盖、容易发生欺凌的地点安装智能语音警报装置,通过识别声音中的谩骂、殴打等信息,向老师发出预警。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屡屡引起社会关注,一些欺凌行为在被发现前已存在多时,由于其发生在隐秘角落,缺乏监督监控,很容易在安全盲区中任性滋长。眼下一些学校探索在视频无法覆盖且容易发生欺凌的地点安装语音报警设施,是对校园欺凌“技防”手段的有益探索。从某种意义上说,减少一个监督的死角,就可能阻止若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震慑那些有欺凌倾向的学生,挽救那些在校园欺凌中受伤的少年。

防治校园欺凌,事前预防的意义远大于事后惩治。多年来,防治校园欺凌的难点,除了发现难之外,还包括不少孩子并不明白何为校园欺凌,遭受欺凌后不敢说、不愿说,家长不知晓、不重视,同时,缺少有效的处理措施和对实施欺凌者的矫治方案等。

孩子不明白校园欺凌的表现和性质,加大了防治校园欺凌的难度。不久前,央视一位主持人在节目中回忆儿时被校园欺凌的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该主持人讲述自己童年时总是被欺负,以为是正常现象,长大后才知道这叫校园欺凌。对此,不少网友颇有同感。

孩子遭受欺凌后不敢说、不愿说,也是校园欺凌防治的一大难点。不少孩子认为告诉老师和家长自己被欺负是“打小报告”,会“丢面子”,而欺凌者的威胁、恐吓也会让孩子对自身遭遇闭口不提,这些都可能让孩子陷入越不敢说越被欺负的“欺凌陷阱”。

家长不知晓、不重视,令校园欺凌最后的防线变得越发孱弱。一些父母因为工作忙而忽视了对孩子情感和心理的观照;一些孩子由祖辈隔代抚养,在监护人面前缺乏沟通和表达的欲望;一些家长即使听到孩子提及在学校不愉快的经历,或是没当回事,或是数落孩子胆小怕事等。一项针对70万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近20%的学生遭遇过不同程度的欺凌,但家长知晓的不到10%。事实上,当孩子从家长这里求助的希望破灭后,很可能会陷入可怕的沉默螺旋。

从学校、家庭到社会,目前对于校园欺凌还缺少有效的处理措施和对实施欺凌者的矫治方案,诸如批评教育、赔礼道歉、经济赔偿、责令家长严加管教等方式,往往不足以使实施欺凌者产生切实的痛感,震慑效应有限。

防治校园欺凌是一场系统性、综合性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近年来,《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等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还有一些法律工作者到中小学兼任法治副校长,一些地方的检察院推出具有校园欺凌一键报告功能的小程序,有法律专家建议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的基础上,制定校园安全法或防治校园欺凌的专门立法等,这些努力都让公众越来越认识到防治校园欺凌的重要性。

近一段时间,校园欺凌出现了诸如涉事学生低龄化、女生欺凌和语言欺凌增多、校园欺凌传播网络化愈演愈烈等特点。如何进一步补上校园欺凌防治的短板和漏洞,探索可行性强、与时俱进的举措,需要全社会一环扣一环的紧密联动、接续努力,包括借鉴其他国家经验,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反校园欺凌,将焦点从校园欺凌的肇事者扩大到旁观者,培养学生同理心,建立起更庞大的监督体系等。

从防走失、防性侵,到防校园欺凌,近年来我国针对未成年人的安全保护不断升级。期待防治校园欺凌的举措更给力,愿所有孩子都能快乐健康地成长,对校园时光的回忆充满阳光。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