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社区食堂宜拓宽群体覆盖面
据媒体报道,多地存在部分社区食堂出现经营困难的情况,甚至有的地方社区食堂亏损数量接近半数。
事实上,许多地方的社区食堂,最初是以老年食堂的定位存在的,但在现实中,社区食堂老年人的“上座率”似乎没有预期的高。这是因为,老年人的餐饮消费模式也在发生变化,过去许多老年人居家就餐的难点,不是做饭本身,而是不便经常往返市场并将较重的食品原料带回家。老年人一顿饭食量不大,却要为此天天奔波于菜场。
现在则不然,对于健康能够自理的老年人来说,通过线上平台买菜,减少了买菜时的费时费力,当然如果不想自己做饭,在线点外卖也是一种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社区食堂只是起到了一个补充作用,成为一个候补选项。毕竟,许多老年人在尚能自理的情况下,很少会一日三餐全部在外膳食,而对于不能自理的老人来说,他们更需要上门配餐服务而非到食堂就餐。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定位为老年饭桌的社区食堂出现亏损,就不难理解了。
那么,社区食堂就没有存在价值了吗?非也。
社区内的其他群体,同样需要食堂,放学的孩童、户外的劳动者、工作繁忙的上班族……和老年人一样,这些群体同样有其他的就餐方式,但社区食堂同样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补充备选的就餐选择,相对物美价廉又方便安全。不同群体在社区食堂就餐的过程,本来也是社区居民交流交往的过程,在非开餐时段,社区食堂还可以作为社区的公共活动空间。
从这个角度来说,社区食堂是有其存在价值的,既包括经济价值,也包括社会价值。正因如此,社区食堂不能拘泥于“老年饭桌”,要立足于所在社区实际,积极拓宽群体覆盖面。
当然,这不是说社区食堂就要办成“大排档”,那样与周边小店就无区别了,也就背离了“社区”二字的本意。在通过科学合理经营确保自身发展的同时,还是要立足于惠民,更精准地为需要帮助的群体提供个性化的贴心服务。在这一过程中,也不能忽视独居且自理困难的老年人的相关餐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