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采煤机两个滚筒,全部修复要使用400多公斤气保焊丝,总长度约为44公里
焊丝上的“马拉松”
4月8日,在中煤新集设备维修公司一矿综修车间铆焊班,闪闪的弧光像节日的烟花一般此起彼伏。烟尘净化器宛如一只只巨兽,伸着长长的脖子,将焊接产生的烟雾一股脑地吞进肚子里。
在厂房安全通道西侧,曹孟汉和胡敬波两位技师正密切配合,精心焊接着采煤机滚筒齿座。他们细心测量确定齿座的大致位置,用点焊初步固定,然后反复微调齿座间的距离与角度,并不时拿出纸笔记录、计算着。已经焊好的齿座焊缝均匀而光滑,一层压着一层,就像小鱼的鳞片。
趁着喝水的空当,健谈的曹孟汉打开了话匣子。“我们现在修复的这个采煤机滚筒是在2040型采煤机上使用的。在井下,煤机用摇臂带动滚筒切割煤壁采煤。采煤过程中,煤壁和矸石的反作用力会造成滚筒截齿和齿座变形、撕裂、磨损,在检修时就要对这些齿座进行更换。”
滚筒修复过程中,检修人员既面临技术挑战,又有巨大的劳动付出。
在焊接齿座前,首先要将损坏的齿座从滚筒上用割炬切割下来,这需要足够的细心与耐心,不仅要将原来的齿座清理干净,还不能损伤滚筒和邻近齿座。由于齿座分布在各个位置,切割时有时要蹲着、有时要站着,最难受的姿势莫过于弯腰或是半蹲。为保持割炬火焰的平稳,切割时要屏住呼吸,长时间保持着一个姿势,其难度可想而知。
滚筒上每个齿座的角度几乎都不相同,必须严格对照图纸要求逐一确定具体位置并初步固定。这也是一项细活,检修人员不仅要具备绣花的耐心,还要具备绣花的细心与技术。一方面定位要精准,另一方面齿座的角度和高低同样不能有偏差,否则就会影响到后期的使用效果和滚筒寿命。焊接中还要考虑高温变形、应力等诸多因素,必须打好提前量。因此,在滚筒修复工作上,没有多年的“摸、爬、滚、打”是难以胜任的。
曹孟汉讲了个小插曲。在一次滚筒验收时,使用单位验收人员反映说齿座焊接不合格,要求检修人员立即到现场。一听有质量问题,他二话没说便去了。到现场后,验收人员指着截齿质问:“为什么齿座有的挤得很紧、有的很松,而且朝什么方向的都有,这也太不负责任了吧!”曹孟汉一听哭笑不得,心想这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后来,技术人员对照图纸逐一量给验收人员看,每一个焊接的齿座误差没有超过1毫米的,完全符合标准。验收人员尴尬地笑了。
由于齿座分布没有规律,焊接只能靠手工操作完成,这就要求焊接人员要有过硬的焊接技术。每个齿座的焊接必须一气呵成,才能更好地保证焊接质量与美观度。
该型号滚筒直径2.5米,共有70多颗齿座,全部修复要使用200多公斤气保焊丝,总长度约为22000米,即22公里。一台采煤机两个滚筒就是44公里,这就相当于让焊丝跑了一个马拉松,还多两公里。
据了解,购买一套这样的新滚筒需要50万元。正是铆焊班职工的辛苦付出,为企业降低了成本,“抠”出了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