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古树名木要破解若干现实难题
据《光明日报》4月16日报道,近日,北京市发布的《关于深化生态文明实践推动首都花园城市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建设一批古树名木公园”。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北京有古树名木41865株。
古树名木被称为“绿色活化石”,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一棵棵屹立在中华大地上的古树名木,不仅记录了长期以来区域自然气候变化、地貌地质发展,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也是地方历史文化的见证者,承载了人们绵延的乡愁情思。
近年来,不少地方在城市发展中协同推进古树名木保护的工作方面下足了力气。此番,北京市把古树名木纳入生态环境建设范畴,把建设一批古树名木公园与首都花园城市建设一体推进,是保护古树名木及其自然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举措。
随着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的愈加重视,各地对古树名木的保护也在不断加强。但在实践过程中,对古树名木的保护,还存在地方规定参差不齐、保护措施不力、公众参与不足等问题。此外,出于对高额利益的追逐,擅自移植、工程损坏、盗伐盗卖等人为破坏现象时有发生。
数据显示,在目前全国508.19万株古树名木中,被判定为衰弱状态的有15.77万株、濒危状态的有2.63万株。这些古树名木,散布在传统村落、城市街巷中,人与古树的生存环境交织在一起,客观上增加了保护的难度。如何让古树名木不受干扰和破坏,从衰弱濒危的状态里走出来,更加枝繁叶茂,就成为一道现实必答题。
目前在保护机制上,国家相关部门正在完善“一树一档”实行全面挂牌保护,坚持“一树一策”原则科学实施抢救复壮,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公益诉讼衔接形成监管执法合力等。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属地政府的积极作为是重中之重。古树名木保护坚持属地管理原则,主体责任在地方,具体落实也在地方。比如,对古树名木划定保护范围,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围栏、支撑等必要的保护设施,与日常养护责任人签订养护责任书,明确权利和义务等,都需要古树名木属地主管部门的具体组织和实施。
在更广泛的层面,需要让保护古树名木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真正让人人参与到古树名木的保护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