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4月23日 星期一

中建集团强化科技创新,实现“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新成就新亮点新发展·企业篇】自研技术助力工程建造智慧升级

本报记者 时斓娜
《工人日报》(2024年04月23日 04版)

阅读提示

近年来,中建集团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在绿色建筑、智慧建造、建筑工业化三大重点研发方向不断取得重大突破,运用自主研发技术,实现“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在大房子里建小房子”,引领行业实现转型升级。

 

“原本以为要等一两年,结果新楼房3个月就建好了!”最近,家住北京市西城区桦皮厂胡同8号楼的靳桂莲阿姨一家,即将迎来“回迁之喜”。这栋5层共20户的住宅建筑,是北京市首个C-MiC(混凝土模块化集成建筑)项目。

靳阿姨的新家,由中国建筑集团下属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承建。从让人民安居的住宅到数百米的摩天大楼,从服务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到铭刻经济文化发展的经典地标,在城市建设的全部领域与项目建设的每个环节,都有中建集团的身影。

近年来,中建集团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在绿色建筑、智慧建造、建筑工业化三大重点研发方向不断取得重大突破,运用自主研发技术,建设了更多好工程、好房子。乘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东风,中建集团推进提质增效、节能降碳,引领行业实现转型升级。

“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原来的房子户型不合理,客厅不仅要用来待客、吃饭,到了晚上还要当作卧室。”靳阿姨说,曾经的烦心事还不止这些,房间采光、隔音都不好,跑冒滴漏也是常事。更为严重的是房屋的安全隐患,有居民用“酥了”来形容这栋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建筑。在勘查鉴定中,桦皮厂胡同8号楼被鉴定为需要拆除重建的D级危房。

重建开工后,在附近租房的靳阿姨每天路过都会看看自己的新家。“这个车上拉的模块,就是我们家卧室!”一天,看到标着自家房屋序号的模块被拉到现场吊装,靳阿姨欣喜地说。已经预制了结构、机电、给排水暖通和装饰装修的55个模块像搭积木一样装配在一起,就形成了崭新的桦皮厂胡同8号楼。

模块化是这一项目3个月实现原址拆建的“秘诀”。中建海龙建筑科技研究院执行院长任刚介绍,依托中建海龙科技原创研发的MiC(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把建筑从工地搬进工厂,先将建筑根据功能分区划分为若干模块,再将模块进行高标准的工业化预制,最后运送至施工现场装嵌成为完整建筑。工厂生产和现场施工双线并行,实现了“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过渡期长、周转成本高是拆迁居民普遍反映的问题之一。MiC技术大幅缩短建造周期,减少异地安置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同时,工厂对结构、保温、装饰等精细化生产、一体化装修,房屋品质更加精良。”中建海龙总工程师王琼对记者说。

利用MiC技术,中建海龙经建设了包括北京西城桦皮厂胡同8号楼、深圳龙华樟坑径保障性住房项目等在内的数十个项目,涵盖住宅、学校、医院、酒店等众多应用场景。

“在房子里建房子”

北京市朝阳区建外街道CBD核心区高楼鳞次栉比,记者日前在为数不多尚在施工的地块,看到了一个让摩天大楼快速“长高”的盖楼神器——空中造楼机。它如“钢罩”一般围绕在核心筒外,借助其力量,建筑高度140米的民生银行总部办公大楼拔节而生,将在远短于周边建筑的3年工期内建成。

在CBD核心区造楼,需要克服场地狭小、工期紧张、多专业穿插施工等问题。中建三局北京CBD核心区Z4地块项目副书记黄冬平介绍,项目运用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空中造楼机,3至4天就能建好一个结构层。

空中造楼机为什么能实现如此快的建造速度?中建三局北京公司工程师霍佳天告诉记者,相较传统的超高层建造设备,空中造楼机的空间更大,内含1500平方米的使用面积、200平方米的材料堆放场地,让工人们相当于“在房子里面建房子”,减少了塔吊垂直运输吊次,增加了有效工作时间,速度自然加快。

“在完成一层楼的建设后,工人在确保爬升框和立柱无卡顿的基础上,只需在控制室内轻点一下按钮,就能让空中造楼机连同材料和设备,一起通过液压系统爬升至新楼层,整个过程只需要1个多小时。”中建三局云构机器人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张文龙说。

不仅是上述民生银行项目,北京中信大厦、成都绿地中心、武汉长江中心等多座冲破云霄的摩天大楼,在建造过程中都有空中造楼机的加持。空中造楼机作为系列化超高层施工装备产品,为百米级超高层住宅至500米级以上摩天大楼结构施工作业平台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助力中国建筑跑出“中国速度”。

转变建造方式造出更多好房子

建设高品质建筑,数字化、智能化功不可没。“数字化可将建筑模型转化为三维模型,实现建造过程的可视化管理和全产业链协同;智能化可以将建造过程中的各种设备和系统进行互联,实现智能化监控和管理。”中建科技副总经理樊则森表示,数字化、智能化是推动建筑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以桦皮厂胡同8号楼为例,运用中国建筑国际自主研发的C-SMART平台进行精准调度,能够实现现场需要哪个模块,哪个模块就刚好运到、立即吊装。对此,C-SMART平台负责人郭阳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施工现场可以像点外卖一样向工厂下订单,订单所需的模块在恰到好处的时间送达,满足装配需求。”

在“双碳”背景下,加快发展绿色建筑,转变建造方式,实施建筑业节能降碳,同样是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中建集团通过自主研发、合作攻关在建筑及周边领域取得了数百项绿色低碳创新技术,并将绿色化融入设计施工的方方面面。运用C-MiC技术,相较传统建造方式减少75%建筑垃圾排放和25%材料浪费;设计农污治理智能运营系统,帮助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研发中建造石机,就地取材制备绿色建材、减少渣土运输与排放污染……

着眼未来,中建集团双碳办公室副主任李丛笑表示,将持续推广应用绿色低碳技术,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行业标杆意义的近零能耗、零碳建筑灯塔项目,不断优化建筑节能标准,引领建筑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