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4月28日 星期一

四川省总工会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创新、品牌作用,用足用好资源手段赋能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着力孵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尖兵”队伍

厚植技能人才成长沃土 引领工匠“绝活”创新传承

本报记者 李娜
《工人日报》(2024年04月28日 04版)

2024年1月19日,第四届“四川工匠”命名大会在成都举行。

川南渝西工会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一次联席会议暨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交流活动在内江举行。

“筑梦川渝大通道 争当发展火车头”川渝地区铁路建设劳动竞赛总结暨启动大会在四川省安岳县成渝中线铁路8标段现场举行。

四川各级工匠参加大型技能挑战融媒体节目《天府工匠》,现场竞技,展示绝活。

四川省“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走进甘孜专场。

“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就是成功”“干一行、爱一行,沉下心去工作,直至达到让自己最满意的程度”“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只有奋斗,才能前进”……近一段时间以来,在四川省总工会、四川省教育厅共同指导下,“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在四川省各地全面展开,劳模工匠代表成长成才的奋斗故事和精练技能的心路历程,在广大青年学子中广泛流传、引发共鸣。

下好“先手棋”,打好“组合拳”,用好“关键招”。最近几个月,工匠人才的高光时刻在四川接连上演: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在四川发布,出台礼遇工匠的八条政策措施在全社会引起轰动;举办第四届 “四川工匠”命名大会,200名全省各行业的优秀工匠代表获得殊荣……直至即将到来的5月,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为主题的各项活动将在全省21市(州)连续推出,传承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学习工匠、尊重工匠、争当工匠的热潮正在“天府之国”持续升温。

近年来,四川省总工会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创新、品牌作用,用足用好资源手段赋能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在工匠人才培育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方面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作思路,越来越多优秀的工匠人才在这片沃土之上不断涌现,高技能“尖兵”梯队建设成效显著,老师傅们的“独门绝技”也在这一过程中迎来了后继有人的全新局面。

劳模工匠掀起“追星”新风尚

厚植工匠人才成长的沃土,四川始终不遗余力。2017年,《四川省总工会2016~2020年“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劳动竞赛规则》发布,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将在8000余家企业中选树“天府工匠”“首席员工”“金牌工人”,培育一批杰出工匠。四川省总工会、省网信办、省经信委、省人社厅、省国资委5部门成立“寻找四川工匠”活动领导小组,在全省21市(州)总工会、183个县(市、区)总工会、48个省行业(产业)工会,自下而上全员参与进来。按照“低门槛、高标准、高质量”原则,经过专家评审和大众票选后,在50名候选人中推选出30名“四川工匠”。

回望那个时期,全社会对“学技能、当工人”的刻板印象,还紧密地与收入低、社会地位低联系在一起。为了扭转这一社会心理,四川省总工会以工匠命名为切入点,大胆开启了让劳动模范成为全体劳动者学习的国民式偶像的实践探索。通过声势浩大的工匠评选与选树,四川省总工会将普通人不普通的圆梦故事从幕后搬到台前,这是四川开始将工匠精神全面融入大众生活的起点。

直至今天,依旧还有很多人记得那场盛大的工匠之夜:在鲜花、掌声、红毯的气氛烘托下,身着工装的30名产业工人带着“绝活”走上台前,他们当中有可徒手完成精准盲测零件尺寸的资深采气工,有专注于无线电焊接、获得“军工绣娘”美誉的女技师,也有“刀工一绝”用普通大型数控卧车加工出相当于人头发丝1/100精准度的车工技师……灯光聚焦、万众瞩目,那一刻,他们成为舞台上最为耀眼的“星”,“星途”也由此开启。此后,四川不断健全完善工匠人才选树培养机制,坚持每两年开展一届“四川工匠”选树命名活动,示范带动全省工会大力实施工匠人才培育。

劳模工匠是工匠精神的灵魂和载体,由匠人讲述匠心、由匠人传播匠魂是弘扬工匠精神最直观、最生动的形式。四川省总工会对此认识深刻,在2019年正式成立了劳模工匠宣讲团,在各行各业优中选优组建团队,用劳模工匠的先进经验、典型事迹、感人故事和卓越贡献,传递劳模工匠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忘我的劳动热情、良好的职业道德,引导广大职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军工绣娘”潘玉华、“英雄机长”刘传健、“时代楷模”其美多吉、“大国工匠”陈行行……截至目前,四川全省劳模工匠宣讲员共计超2000人,累计开展主题宣传宣讲5000余场,并实现了线上线下宣讲融合发展,通过录制“云”端课堂、“云”端劳动说、匠心致初心宣讲视频等,实现了7×24小时长效宣讲。2022年,四川省总工会积极争取省委支持,劳模工匠宣讲团首次被纳入省委宣讲团特别分团,在全省开展“千人千进”“四讲六进百县千企”等系列宣讲活动3000余场,覆盖职工超2000万人次。也正因为如此,在今天的四川,上述这些闪亮的名字,总能引起人流与目光的追逐,在社会范围内掀起了“追星”新风尚。

当工人,有“里”也有“面”

“我的一个徒弟,最近主动从行政岗位调回班组一线,很明显感觉到企业青年技工占比在显著提升。”今年1月,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在成都举行,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水轮机安装特级技师、高级主任操作师崔兴国作为四川唯一代表成功入选,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兴致极高地分享这件令他振奋的身边小事。而就在几年前,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参加全国两会的崔兴国,心心念念的还是如何为青年技工优化职业生态,破题大量行业技工荒的问题,“这几年变化真的很大,今天的工人,越来越有‘里’有‘面’。”崔兴国十分感慨。

受到激励的不仅仅是崔兴国。今年,第四届“四川工匠”选树命名活动迎来新突破。通过进一步扩大产业辐射面,打破户籍年龄学历、组织隶属关系等壁垒,全省有总计200名从事本技艺超过20年,涵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和医药健康六大优势产业的优秀工匠脱颖而出,获得“工匠”荣誉命名,他们中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30岁。四川省总工会随即对新一批“四川工匠”开展了为期若干天的网络展播宣传活动。作为其中一份子,那是国家电网四川超高压公司输电检修中心无人机作业班副班长赖宗林从业23年来最为荣耀的时刻。

“网民关注度超1.2亿人次,评选活动总计收到投票总数超8000万。”赖宗林意想不到,竟会有这么多人关注一场工匠评选。不仅如此,在四川省总工会积极推动下,该省今年还重磅出台了《礼遇“四川工匠”若干政策措施》,从奖励优待、薪酬待遇、岗位评价、平台支持、创新激励、住房保障、培训休假、评先选优8个方面对工匠人才进行礼遇激励。对“四川工匠”一次性给予每人2万元的奖励,颁发“天府匠星卡”,享受出行、购物等消费减免优惠、免费进入省内国有景区;特别是在住房保障方面,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享受一定购房补助并适当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等。

“举全省之力,为工匠人才量身定制礼遇政策,极大地提升了工匠人才的获得感、幸福度。”作为一名电力工人,赖宗林在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中埋头苦干、积极创新、自我蜕变,带领团队从直升机到固定翼,再到多旋翼;从单一镜头到多类镜头;从杆塔精细化巡检到红外测温、激光三维扫描、自主精细化;从人工现场巡检到通道可视化;从无人机巡检到无人机、带电专业协同作业,在一次次的实战中探索无人机巡检技术新方向。最终,努力与汗水未被辜负,赖宗林也在一路成长的过程中,越来越体会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深刻内涵。

着力孵化培育“尖兵”梯队

在劳动工匠的影响带动下,将普通人的个人奋斗和国家富强、地方发展紧密相连。这在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大数据和AI中心三级专家张明的技能成长和职业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

作为四川工匠、数字四川建设的高级技术专家,张明积极探索,结合企业新一代IT系统的建设,牵头打造四川公司首套基于“平台+应用”模式的分布式、微服务云原生架构的核心IT系统,有效解决集中式的“IOE”架构在业务高速发展时面临的性能瓶颈、扩容难、需求上线周期长、稳定性差等诸多问题,并全程主导和参与了技术架构设计与选型、开发测试、运营保障等流程。

“通过科技创新,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让IT核心技术逐步摆脱受制于人的状况,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并赋能千行百业,这是我作为一名四川电信IT人的光荣使命。”张明在20余年的一线实践中始终这样要求自己。

四川工匠、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川西钻探公司技术应用与研发中心高级技师薛沁嵩擅长钻井工程技术及井下复杂故障处理,从业13年已经成长为企业一线核心骨干力量,曾成功解决国内首个技术套管和油层套管同时变形的处置难题,在以“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技能人才中中流砥柱作用发挥显著,在不断攻坚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累计解决一线生产难题38项,参与各类科研项目8项,获得国家专利3项、一线创新成果奖6项。

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工匠人才的不断涌现往往源自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而“产改”则是工会在培养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中最具牵引性的工程。近年来,四川工会着力孵化培育技能“尖兵”,在牵头推进“产改”中着重创新实施了深化“产改”“千企行动”和工匠级人才梯次培育“百千万”计划。其中,深化“产改”“千企行动”聚焦产业工人集中的地区和行业,以大型国有企业、头部企业、上市公司、专精特新企业为重点,2022年起,在3年内分批次遴选确定1000家重点企业,引导入库企业切实发挥推进改革主体作用;“百千万”计划是在“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增培育省级工匠不少于100人,市级工匠不少于1000人,全省新增各级工匠不少于1万人。

同时,在四川工会的积极推动下,《四川省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实施方案》《四川省优秀青年人才高级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管理办法》等文件相继出台,打破了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评价界限。通过发挥入库企业的以点带面作用和工匠级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叠加政策文件的引导激励作用,全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呈现出全面铺开、多点开花、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无论是张明还是薛沁嵩,在他们成长为工匠人才代表的背后,都与四川工会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诸多实践密切相关。薛沁嵩就曾多次参加四川省总工会组织的“四川省高技能人才素质提高培训班”“高技能人才职业鉴定命审题人员培训班”等,而技艺的学习、经验的积累,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薛沁嵩的自身潜能被激发,一步步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让“绝活”传承后继有人

今年,“60后”的中铁二院地勘院总工程师张广泽和“80后”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微组装工艺设计师李颖凡被同期评为“四川工匠”。张广泽从事铁路勘察设计33年,作为川藏铁路地质创新工作室带头人,结合沿线亟须解决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科技攻关及创新工作成果丰硕。李颖凡则擅长混合集成电路芯片装架,在高密度大曲率天线阵面焊接、极小焊盘间距金丝键合、低成本、无工装、高钎透率软基板点压接技术等方面身怀绝技。

曾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技工荒”成为社会范围内广泛讨论话题,老师傅们关于绝活传承后继无人的担忧频频见诸报端。但在近日的采访中,当记者将这一问题先后抛给张广泽、李颖凡等劳模工匠代表时,却得到了截然相反的答案,他们近乎一致地对此充满信心。

根据相关部门数据统计,目前四川拥有技能人才总量达109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39万人,与2018年底相比分别增加37.4%、60.4%,已经形成以大国工匠为引领、以四川工匠为中坚、各级工匠队伍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四川省累计选树大国工匠5人,四川工匠380人,市级工匠4142人,数量位居全国前三。这些在一线涌现出的技能先锋、岗位先进,大多数都长期默默扎根一线,而四川工会依托技能竞赛、工作室体系和职工培训工程,让他们在千万职工中脱颖而出。

长期以来,四川省总工会按照“常规赛全业态开展、精品赛影响力扩大、小工种赛精准推进”的总体思路,紧扣企业、行业发展实际需求,深入推动省级职工技能大赛多维度覆盖,每年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川字号”、高端制造业、乡村振兴、新就业形态、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能源化工等10大板块开展省级大赛不少于100项,带动全省年均超500万名职工参与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分级分类的竞赛管理模式,为各层级工匠人才的脱颖而出搭建了通道和赛道,也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的舞台。

将工作室体系作为放大机制,传帮带作用在实践中十分突出。记者了解到,四川大力实施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双升行动”,不断健全和完善职工岗位创新、班组团队创新、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新工作室联盟示范的创新工作体系,累计建成省级创新工作室461个、各级创新工作室5000余个,指导成立全省机电冶煤、建筑、电力等行业创新工作室联盟,构建“创新矩阵”,结合对“四技”“五小”活动内涵的拓展,激发了工匠人才干事创业热情,孕育出了一大批的“准工匠”人才。

四川工会还充分发挥在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不断优化升级四川职工职业技能培训网上平台“工匠学院”,鼓励各级工会整合资源建设实体工匠学院,现已有7所实体工匠学院相继成立,同时,四川工会连续4年联合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高校,以四川工匠为主体,举办工匠级人才提升培训班,在展示工匠形象,拓展工匠视野,促进工匠交流,提升工匠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当前,我国到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以创新为主导,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能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先进生产力质态的新质生产力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课题。

记者了解到,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肩负打造“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和“一极一源”的使命任务,四川大力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产业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现形式,近年来,四川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六大优势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开展提质倍增行动,已形成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9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显著,同时科教资源、人才资源储备丰富,这也需要工会组织从职工、企业、产业的角度更好地认识新质生产力,谋划好新质生产力工会行动的具体思路和举措。

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会要展现新作为、取得新突破。四川工会在这一方面长期积累、基础牢固、底蕴深厚。去年2月,“创新创效拼经济,聚智聚力促发展”四川省首届职工创新大会在四川达州拉开帷幕,共设置“四川省职工‘五小’活动创新创效成果展示区”“‘十佳’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展示区”和“‘万达开’职工创新成果展示区”三个成果展示厅,一系列由劳模工匠操盘的优秀创新成果展出,活动还发布了“五小”先进单位100家、先进班组188个、优秀成果375项。

近年来,四川工会围绕工匠培育孵化的各项创新工作积极探索实践,一大批从一线成长起来的职工创新人才,推动产生了极具成效的发明成果、绝技高招,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仅464家省级创新工作室(其中由工匠领衔的113家,占比24.3%)每年开展创新课题取得创新成果超过2000项,实现了每年节创经济效益超200亿元。过去5年来,四川全省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129.5万条,开展技术革新9.6万项。

为了学习先进、形成合力,四川工会还组团参加两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开展黄河流域9省(区)产业工人创新交流合作,指导成立全省机电冶煤、建筑、电力等行业创新工作室联盟以及川南渝西地区装备制造业、种植业及川渝新型电力系统创新工作室联盟。同时加大职工创新补助资金力度。每年投入创新补助资金超300万元,创新成果转化成效显著,极大地激发了职工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命题下,各级工会要积极行动,全面部署,形成热潮。”四川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赵俊民多次对全省工会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全省工会要认真落实党委、政府部署,在用足用好工会资源手段上发挥能动性。要持续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推进,努力培养一支契合新质生产力的高素质劳动大军;要推动传统劳动和技能竞赛项目和形式向更有实效、更多参与、更受欢迎上发展,让工会劳动和技能竞赛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一同迭代成长;要把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强音奏响,让全省近2000万名职工焕发劳动热情、聚力创新攻关,为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凝聚澎湃动力,在治蜀兴川火热实践中交出四川工会靓丽答卷。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