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凝聚巾帼之力巾帼之智
编者按
4月26日,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八届女职工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过去5年工会女职工工作取得的新进展,对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作出部署。会上,黑龙江、山东、广东、重庆、河南洛阳等地方总工会和中通快递集团工会有关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集中呈现了5年来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坚守职责,在思想政治引领、提素建功、权益维护、关爱服务和组织建设等方面作出的有益探索和取得的实践成效,充分体现了工会女职工工作者对于做好新时代工会女职工工作的思考和感悟。
本版特推出专题报道,刊登6家单位发言内容,供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结合实际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探索做好工会女职工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推进工会女职工工作实现新发展,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凝聚巾帼之力、巾帼之智。
会聚良缘 爱在龙江
黑龙江省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黑龙江省总工会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有家即有根”理念,精准对接单身青年职工需求,着力打造可感可知、可触可达的“会聚良缘·爱在龙江”职工婚恋服务品牌。5年来,全省各级工会组织举办相亲交友活动1052场,参与职工近13万人,达成牵手意向5585对。
聚焦形势任务,增强婚恋交友针对性。一是强化顶层设计,谋“策”。在党组重视下,将婚恋交友纳入重点工作,逐年增加预算,与省直机关工委、团省委等部门合作,引导带动各市(地)上下协同联动,构建全省一盘棋工作格局。二是关注重点群体,牵“缘”。省总工会把戍边青年交友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破解戍边青年职工交友困境,增进警民、军民共建深情。省总工会与省军区政治部联合开展“会聚良缘·爱在龙江”军警专场;大庆市总工会与电视台婚恋热线合作,同驻庆部队携手开展“边守·边爱”联谊活动,激发戍边青年投身龙江发展建设的工作热情。三是注重弘扬家风,崇“德”。开展单身职工婚恋观教育,讲授婚育健康知识、婚恋心理学,邀请金婚老人分享家风故事,引导青年职工树立正确恋爱观、家庭观,以家庭“小美”助推社会“大美”。
紧贴职工需求,提升婚恋交友匹配度。一是探索“云端+红娘”特色婚恋交友模式。突破时空地域限制,采用“互联网+工会红娘”婚恋交友工作新路径,促进单身职工“双向奔赴”。2023年5月的线上交友活动中,33名工会干部组成“红娘”志愿者队伍,为78家单位588名单身青年职工搭起“连心桥”,86对青年职工达成牵手意向,单场活动牵手率高达29.3%。二是搭建“区域性+数字化”交友服务平台。哈尔滨市总工会试点推进区域性数字化交友平台建设,平台由三级账户进行逐级管理,设有通知公告、相约牵手、查找筛选等板块功能,让青年职工交友更便捷、社交更轻松。三是运用“分众化+差异化”提供精准服务。以青年职工兴趣爱好为媒介开展互动式、订单式相亲交友活动,特别是针对90后青年职工特点开设读书会、假面舞会、星空下午茶等专场活动,营造多元化、高品质交友场景,让工会服务直抵青年职工心坎。
整合各方资源,扩大婚恋交友影响力。一是用好用活特色阵地。将相亲活动场地常设于工人文化宫、红色教育阵地、非遗传承地等特色场所,为常态化开展相亲交友活动提供阵地保障。二是延伸拓展服务链条。关注牵手成功青年职工发展动向,地方工会为有结婚意向职工举办集体婚礼,进一步传递工会组织“娘家人”的温情。三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开设职工婚恋服务热线,通过电视台“咱们工人”栏目,定期公布单身职工交友联谊活动信息,推荐单身职工参加品牌电视相亲节目,擦亮“会聚良缘”活招牌,激扬“爱在龙江”新风尚。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落实全总部署要求,继续开展好婚恋交友工作,积极为龙江振兴发展引才、留才、聚才,续写工会工作新篇章。
筑牢工会服务阵地 赋能巾帼提素建功
广东省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
广东省总工会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五化”为指引,按照全总“559”部署安排,以建设女职工创新工作室为抓手,以激发女职工创新创造活力为目标,为助推广东高质量发展、奋进“十四五”汇聚巾帼力量。
强化顶层设计,建好筑牢女职工创新创造阵地
广东省总工会着力打造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品牌,坚持标准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多元化支持、动态化管理的“四位一体”工作模式,坚持有女领衔人、有创新工作团队、有工作平台、有技术攻关项目和工作制度、有创新成果的“五有”工作标准,持续推进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形成了“工会引导、企业自主、女职工参与”相统一的良好工作格局。
目前已建成省级女职工创新工作室210个,指导创建各地市、省级产业(系统)女职工创新工作室525个。
注重激发潜能,持续擦亮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品牌
坚持把女职工创新工作室打造成为传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新平台”,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攻关站”,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创新创造优势和合力攻坚的团队力量,带动产生出一批高质量优秀创新成果,有力推动了企事业单位的创新发展。邹心遥带领创新工作室开展精准农业、智慧农业领域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参加全国行业赛获一等奖,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张春梅创新工作室推动广东电网中山供电局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数字化科技创新能力。全国劳模冯颖慧等5名女职工和陈芳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成果分别在两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巾帼工匠交流区展示。
构建培育体系,促进女职工创新人才竞相涌现
广东省总工会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以女职工创新工作室为基点,辐射培育了一大批女性高技能人才。其中,女职工创新工作室领衔人邓艳梅牵头5G技术联盟,参与授课476次,培训人才9770人次;女职工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王冰牵头制造业联盟,培养446名高水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珠海金山公司基于李爱华女职工创新工作室人才培养项目,成立“珠海金山数字工匠学院”,推动产业工人向“数字工匠”转变。以女职工创新工作室为切入点,全省组织96万名女职工参加素质提升培训,有力促进女职工成长成才。目前,全省女技术工人45万人,占全省技术工人的32%。
下一步,广东省总工会将继续发挥女职工创新工作室示范引领、集智创新、协同攻关、传承技能、培育精神的作用,不断提升女职工科技创新能力,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更高的生产效率、更好的发展质量,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奋力谱写新时代“半边天”的绚丽华章!
真情真意真关怀 聚力聚爱聚人心
河南省洛阳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
近年来,洛阳市总工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关于妇女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女职工需求为导向,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做实服务内容,以真情实措为职工办实事、解难题、出实效。
坚持“三结合三破解”,推动母婴室建设见行见效
建立工会牵头、社会参与、职工满意的母婴室建设机制,积极推行“三结合三破解”模式。一是大小结合,破解工作场所建设难问题。以实用实效为导向,根据场地条件,分类建设女职工关爱室、设置女职工关爱角、配备女职工关爱箱。二是点线结合,破解公共场所哺乳难问题。围绕打造“15分钟工会服务圈”,在劳动者驿站设置便捷母婴关爱角,在医院、银行、景区等公共场所,推进母婴室广泛覆盖。三是动静结合,破解出行期间不方便问题。针对宝妈出行习惯,在全市1200辆公交车上设置“流动妈咪小屋”,以小空间折射出大文明。5年来,全市新建和提升母婴室295家,服务女职工180余万人次,营造了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
坚持“三模式三提升”,推进托管托育走深走实
因地制宜开展工会爱心托管托育服务,形成了“三模式三提升”方法。一是多元化的办班模式,提升覆盖面。建立用人单位运作、上级工会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的运行机制,落实谁主办谁负责的安全工作责任制,以用人单位为主,向乡镇(街道)、托育机构、学校延伸覆盖。
二是多元化的课程模式,提升美誉度。根据孩子特点,设置特色课程,开展角色体验,组织参观践学,通过托、管、育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托管托育服务吸引力。
三是多元化的师资模式,提升影响力。积极融合“班主任+专业老师+生活老师”的“三师”、“大学生+劳模先进+社会爱心人士”的“三志愿”师资模式,让劳模精神和志愿精神深深地植入孩子们心灵。5年来,开办托管托育班500余个,服务职工子女2万余人次,切实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形成了孩子开心、职工放心、企业安心、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
坚持“三强化三搭建”,促进心理关爱做精做细
针对职工需求,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服务。一是强化特色服务,搭建线下活动平台。邀请心理专家团队,举办“关爱职工 从心开始”阳光心理运动会、心理讲堂等活动,拓宽女职工心理健康服务面。二是强化“互联网+”,搭建线上服务平台。通过新媒体播出“职工心理微课堂”,每周在洛阳广播电台开办“职工心灵夜话”直播栏目,针对女职工关注的话题,邀请心理专家在线与女职工听众互动,开启心灵沟通之门。三是强化队伍建设,搭建学习交流平台。组建市总工会心理健康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基层开展女职工心理健康服务,组织志愿者参加专业学习、团体辅导,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5年来,开展线上线下心理关爱活动336场次,服务职工30余万人次,叫响做实职工心理服务品牌。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在全总和河南省总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务实重干,做好女职工关爱服务工作,奋力谱写新时代工会工作新篇章。
做优维权服务 提升女职工“幸福指数”
山东省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
近年来,山东省总工会紧紧围绕女职工所思所盼、所急所需,用心用情用力提供专属保障,以实干实绩赢得了女职工的信赖和拥护。
加大源头参与力度,撑起女职工合法权益“防护伞”
一是推动法律法规更加完备。积极参与《山东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等法律法规修订,全省县级以上地方工会共参与179个本级相关文件的制定修订,确保从源头上维护女职工产假、生育津贴等权益。二是力促政策措施精准到位。推动完善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政策,如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一、二孩住院分娩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三孩全额支付且不设起付门槛,一项项“真金白银”的政策,让生育待遇针对性更强、受益面更广,女职工生育“底气”更足、生育意愿更强。三是发挥代表委员作用。通过工会系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有关女职工权益保护方面的建议和提案690个,汇聚共同守护“她”权益、助力“她”成长的强大合力。
提升依法维权效能,织密女职工权益实现“保障网”
一是加大普法力度,让维权氛围浓起来。每年3月集中开展女职工普法宣传月活动。2023年全国线上公开学习班和取得结业证书的人数居全国前列;2024年在“齐鲁工惠”APP上线女职工权益保护知识讲座、线上有奖答题等。二是深化集体协商,让维权工作实起来。牵头省劳动关系三方四家联合下发《山东省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协商要点参考样本》,全省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企业3.8万余家。三是用好法律手段,让维权力度强起来。将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落实纳入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内容,对企业执行劳动合同、女职工产假和哺乳时间等情况进行监督,有力推动女职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政策落地。联合省人社厅等部门建立“三期”女职工劳动争议速裁工作机制,在各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设立女职工劳动人事争议维权工作站,探索建立“预防+协商+协调+仲裁+诉讼+法援+心援”女职工劳动权益全链条联合保护新模式。
倾力打造专属阵地,建设女职工关爱服务“幸福园”
一是做优工会妈妈小屋暖人心。全省“工会妈妈小屋”达4923家,全部实现数字化管理,1667家公共场所小屋可在线上导航查询,成为广受赞誉的工会女职工工作品牌。二是创建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顺人意。联合省人社厅等单位培育宣传40个齐鲁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发布12个典型案例,带动用人单位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是抓实职工子女托管托育解人忧。全省累计开办寒暑假托管班4254期,覆盖职工子女11.9万人;持续推动用人单位开展托育服务,提供托位1万余个,12家企事业单位入选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切实传递了“娘家人”的温暖。
山东省总工会将以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为新起点,按照全总部署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推动女职工维权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因地制宜 夯基垒石 构建新时代工会女职工工作新格局
重庆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
重庆市总工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国工会十八大、中国妇女十三大精神,加强力量统筹、夯实组织基础、创新工作方式,全面构建全会协同、上下联动、各方支持、合力推进的工会女职工工作格局。
围绕“三个强化”举旗定向,工会女职工工作更有力度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全总《关于加强新时代工会女职工工作的意见》出台后,市总工会党组赓即召开党组会议专题听取汇报,及时研究配套制定《重庆市总工会关于加强新时代工会女职工工作的实施意见》,重点明确了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工作路径等5个部分16个要点内容。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将女职工工作纳入工会工作整体部署,明确职责分工和工作举措,坚持一级抓一级、压实责任、跟踪问效。逐年加大工会女职工工作经费支持和保障力度,将职工子女托管、托育等关爱服务经费纳入工会经费中列支。三是强化服务指导。充分发挥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对各区县总工会、产业工会精准指导作用,通过全委会议、专题座谈会等方式深入了解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切实解决女职工工作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
抓好“三个关键”谋篇布局,女职工组织建设更有活力
一是坚持组建同步。将女职工组织建设纳入工会组织建设整体规划、重点目标考核及工会标准化建设中,持续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截至2023年底,全市女职工组织达40776个,女会员202.7万人。二是拓展组建领域。以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工作为契机,扩大工会女职工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在《关于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重点的用人单位筹组建工会及灵活就业人员加入工会的工作指引》中明确女职工组织建设规范,推动招招出行等平台企业成立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三是推动规范运行。结合全总“559”部署安排,制定《重庆市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工作指引》等指导性文件,在夯实企业工会女职工组织基础、规范企业工会女职工组织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
注重“三个提升”革故鼎新,女职工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一是提升服务品质。围绕女职工工作“五化”建设,以工会数智化建设为牵引,将“爱心妈咪小屋”“渝见·会聚良缘”等关爱服务和“玫瑰书香”女职工主题阅读等思想政治引领项目纳入“党建·渝工娘家人”网络平台建设,切实增强服务效能。二是提升调研质效。聚焦广大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先后开展青年职工婚恋观与生育观、女职工休息哺乳室建设等6个专题调研,成果转化23项,推动“爱心妈咪小屋”等纳入重庆工会“十件实事”。三是提升联动效能。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立川渝油气行业女职工技能提升与创新交流联盟,联合开展巾帼劳模工匠宣讲等活动,进一步推动区域性人才、技术、资源互通共享。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优化女职工发展环境,团结动员广大女职工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巾帼力量!
聚力共促女工关爱 打造幸福巾帼文化
中通快递工会女职工委员会
中通工会自2009年成立之日起即设立女工委员,始终重视女工关爱服务、助力女工成长成才。随着企业发展和女职工增多,女职工委员会成立后,更加积极履行职责,结合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的特殊性,做细做实女工思想引领、关心关爱、人才培育等工作,积极打造平台企业幸福巾帼文化。
强化思想引领,凝聚“她”力量
一是“业宣”融合。借助全国网络大会、各条线工作会等,组织全网员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引导员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带动新就业形态女工健康成长,切实打造中通发展的强劲红色引擎。二是“线上”宣传。建立“中通之声”,定期发布学习资料,不断拓展学习教育覆盖面,引导全网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文化引领。连年举办“我爱中通”主题演讲比赛,在全国巡回开展超50场主题宣讲,讲述中通人创造与守护美好生活的动人故事,展现女工昂扬奋斗的巾帼风采,凝聚起广大女工向上向善的强大动力。
丰富服务路径,做实“她”关爱
一是制度保障。制定全面推进快递员权益保障工作实施方案,从收入政策、关心关爱、创业赋能、风险防范等方面提供保障,设立2亿元关爱基金、发起保额20万的“团意险”,覆盖全网8.7万名女工。二是福利关爱。创设网络互助会,为困难网点、员工及家属提供帮扶,每年有2000多万元惠及女工;推行“亲情1+1”,派发年度“敬老红包”,每年约800万元发至女工家属;设“高考陪考假”,并为优秀子女提供5000元~1万元不等的助学奖励;开设寒暑期“爱心托管班”,解决带娃“看护难”问题;设立“爱心妈咪小屋”,配置标准化母婴设施,提供安全、私密、卫生的休息哺乳场所。三是活动引领。将10月27日设立为“中通家庭日”,组织员工参加总部游园活动、为新婚员工举办集体婚礼、组织蜜月旅行;每年“大暑”期间在全网组织“快递员的‘慢生活’”等人文关怀活动,多维度拓展女工关爱。
营造比学氛围,赋能“她”成长
一是培训赋能。开办“职工学堂”,实施“百优”培训计划,搭建由2500个课件组成的“中通学园”,累计浏览量已超1.1亿次,培养女性后备人才超千人。二是竞赛赋能。围绕企业发展开展献计献策活动,累计征集近200条来自女工的“金点子”;开展岗位技能比武、服务质量比拼、“五星快递员”选拔等,女工参与和获奖人数占比均接近一半。三是推选赋能。每年两次组织评优评先,获奖者近四成为女性,有效激发女工岗位建功热情。推荐优秀女工参评各类荣誉,涌现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林婉瑜等典型,彰显榜样力量。
着眼未来,中通工会将继续立足职能、履行职责、创新思路,以素质工程全面提高女工综合素养,以健康工程用心呵护女工身心健康,以形象工程培养塑造女工职业自信,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中通巾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