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创新成果从发明再到产业化,往往需要长时间反复验证和大量资金投入,这成为诸多企业和科研机构不愿触碰的中间地带
中试基地,让科技“繁花”结出产业“硕果”
阅读提示
为了让源头创新顺利走向产业化,辽宁大力推动更多原创性和颠覆性科技成果从科研院校走进企业、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打造省级中试基地36家,为培育重大原创科技成果、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提供了有力支撑。
4月18日,在辽宁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盘锦三力中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新材料项目施工现场,人流、车流交织不断,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这是辽宁中试基地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实践案例之一。
“一期建设年产5万吨甲基丙烯酸甲酯及4万吨正丙醇,经过中试,这项突破‘卡脖子’的创新成果终于跨越‘达尔文死海’,实现产业化。”盘锦三力中科董事长于春健说。
“达尔文死海”是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用来形容技术研发与市场生产脱节。一般来说,一项创新成果从发明再到产业化,需要长时间反复验证和大量资金投入,这成为企业和科研机构都不愿触碰的中间地带,犹如鱼虾水草都无法生存的“死海”。中试是指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较小规模试验,它是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辽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提升现代化中试能力,大力推动更多原创性和颠覆性科技成果从科研院校走进企业、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让源头创新顺利走向产业化 ,目前已打造省级中试基地36家,为培育重大原创科技成果、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提供了有力支撑。
跨越“达尔文死海”
走进盘锦中试基地,22栋高标准中试车间坐落其中。这些中试车间被誉为“魔方”模块,可以针对不同产业和技术定制匹配不同的中试方案,为中试项目提供完备配套基础条件。一路走去,动力车间、危废仓库、分析化验楼、消防水池、事故应急池等各项设施一应俱全。
“公司4个新产品的中试放在盘锦中试基地都获得了成功。企业在这里可以减少基础建设投资,还享受到基地专家团队的技术服务,新技术新工艺可以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于春健对中试基地的功能和作用赞不绝口。
一般而言,中试基地是围绕前沿产品创制、概念产品试制、产学研联合攻关等中试需求,提供固定场地、设备条件和中试服务能力,为企业规模生产提供成熟、适用、成套技术而开展中间试验的科研开发实体。
“好比一位给10个人做饭的厨师,突然间要给100人做饭,可能难以适应,他得先尝试给20人、50人做饭,再到100人规模,这需要一个过程。”辽宁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负责人张建国说,中试承载着将专利、产品需求转化为可量产上市产品的重任,在技术转化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提高转化成功率。
张建国介绍,基地采取“政府主投+公司主管”的建设运营模式。政府投资建厂房,辽宁精细化工产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基地运营管理和服务,形成了多主体共建的成果转化模式。从2020年第一条中试线建立以来,已有三力中科、格林凯默、键凯科技、研峰科技等企业的6个项目完成中试并产业化。
眼下,在辽宁,像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这样助力科技成果转化的省级中试基地有36家,涵盖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0多个领域。截至2023年底,辽宁省级中试基地实施中试验证项目171项,向省内开放共享公共服务事项131项。
仍有短板待补齐
从传统制造工艺到智能制造,中试环节需要针对各种新技术、新工艺进行试验与验证。然而,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需要解决。
盘锦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帮助中试技术团队减少固定资产投入,缩短中试项目建设周期,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已建成氧化酯化中试线等4条公共中试线,这可以有效降低中试项目投资成本,实现中试项目“拎包入驻”。
然而,由于中试具有长期性、不确定性、高投入、高风险性等特点,除了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还对实验室、中试车间以及生产设备有着较高要求,尤其需要一定数量的专业人才和健全的管理运行机制。
2019年,张建国牵头引进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中试项目,这项技术由大连化物所黄家辉研究员团队研发小试,计划完成千吨级中试试验后由盘锦三力中科新材料有限公司进行产业化。
为确保项目不会因为技术问题而耽误进程,张建国积极发动专家力量,同时带领团队一一对接行政审批部门。项目获批后,从基础建设到设备安装,他紧盯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最终督促项目顺利建成。
另外,目前,部分中试基地在标准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体系,这导致中试基地的科研成果和产品难以评价和认定。面对中试基地在标准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2023年10月,辽宁省科学技术厅出台了《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考核总体情况、运行管理、中试条件、中试服务成效、中试成果转化等5项一级指标和19项二级指标。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的中试基地,实施限期整改,未通过整改考核的,撤销省级资格。
还需精细化管理
“只有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科技创新才能释放强大发展动能,这是推动产业创新的关键,辽宁要建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提升中试服务能力,打造‘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产业化示范’转化链条。”辽宁省科技厅厅长蔡睿说。
为加强源头激励,辽宁省出台《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等多项政策,不断健全完善辽宁省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眼下,我们正超前布局数字化中试,完善中试基地数智中心建设,推动精细化管理,成熟后可成套搬到企业生产中。”张建国说,中试基地应一手抓“卡脖子”“革命性”技术中试转化,一手抓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依托中试项目,不断探索中试试验设备和中试流程的数字化,推广数字技术在智能控制、智慧生产等环节的解决方案。
此外,张建国表示,中试基地还将开展管理体系和服务机制标准化提升行动,健全中试基地服务功能及人才体系,加强复合型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引育,协调产业、应急、环保领域审批突破,提升项目转化效率。
记者了解到,未来,随着产业建圈强链的不断深入,中试验证需求将日益增长。辽宁将大力支持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中试服务平台建设,搭建自主产品中试平台,建设综合性中试公共服务机构,满足企业多样化中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