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5月11日 星期一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最美职工】守护农田的“土”专家

本报记者 朱欣
《工人日报》(2024年05月11日 01版)

王庆安总是笑盈盈的。日前,本报记者在《闪亮的名字——2024最美职工发布仪式》录制现场见到王庆安时,他留着寸头,为参加发布仪式专门穿了正装,看起来很精神。王庆安很健谈,聊到农业技术推广,农谚一句接一句,语速很快,带着几分迫切。

王庆安是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农业农村局土肥站站长,他还有个更响亮的称呼——“土”专家。1991年,王庆安从河南省一所农业院校毕业,从此躬身农田,潜心研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一干就是33年。

土地也要“营养均衡”

“万物土中生”“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土、肥、水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王庆安的工作便是围绕这3个字展开。

2005年,针对部分地区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的状况,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贴资金项目。2006年,王庆安开始主持实施获嘉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

“土地就像人的身体,需要营养均衡搭配。”王庆安说。为了摸准获嘉县耕地的“身体状况”,实现精准配方,他和团队对全县每个田块进行GPS定位,对每个土样选择多个取样点,详细记录农户施肥情况,实现为每块土地精准“把脉”。同时,王庆安带着农业技术服务队,建立了获嘉县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先后研发16个大宗作物高产施肥配方,快速推进了全县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2006年至2023年,他连续主持实施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和化肥减量增效项目,累计争取专项国家资金支持672万元,推广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070.6万亩次,主要粮食作物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共增产粮食28.4万吨,总增收节支6.42亿元。

科学灌溉也很重要,曾经大水漫灌式浇地,费时费力还费水,王庆安和团队对保护地栽培采用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改良,成功复制到粮食作物上,并在全县普及推广。2019年至2023年,王庆安在小麦、玉米等作物上主持推广微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面积12万亩次,共节水600万立方米,节肥纯量600吨,增加粮食9000吨,新增效益2760万元。

让技术进村入户到田

王庆安的背包里有一张卡片,两面印着“禾佳土肥”微信公众号和他的微信二维码。这张卡片他随身带着,方便农户随时扫码,向他了解各类农业知识,咨询生产问题。

基层农技队伍人员少、服务对象多,为加快推动技术进村入户到田,王庆安想了很多法子,扫码加微信是其中之一。

曾经在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时,王庆安主编了《获嘉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问答》,深受农户喜爱,先后两次增补内容再版印刷。后来,王庆安开办微信公众号,建立多个农技微信群,时常发布农田墒情简报、农事管理、病虫害预报等信息,指导田间生产。王庆安的手机里,有十几个不同类型的农技微信群,微信好友和手机通讯录中有三分之二是农户。

线上推广还不够。王庆安经常到河南省各类培训班进行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宣讲。最近这两年,他到多个市县开展的粮食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达50场次,培训种植大户4500人次。2022年12月,由他主讲的“粮食作物水肥双减技术”,入选河南省基层农技人员线上培训班必修课程。

为何要花费如此多心力去推广技术?王庆安举了个例子,小麦到了灌浆期需要水分,按照传统大水漫灌式浇法,一亩地至少浇水60立方米,小麦后期穗部沉重,加上大水浇灌后土壤松软,遇到大风小麦容易倒伏造成减产。“采取我们推广的微灌技术,给予适量灌水补墒,能改善田间小气候,达到根系衰老慢、灌浆时间长、籽粒饱满、千粒重高的效果。”

“一开始,农户对我们推广的技术接受度不太高,不断试验示范推广后,现在不少农户会主动来寻求技术指导。”王庆安说。

“服务农民是我的使命”

“我是农民的儿子,服务农民是我的使命。在农业技术推广岗位上,我有责任使脚下的每一寸土地成为丰收的沃土,结出累累硕果。”参加工作第一天,王庆安在工作日记扉页写下的这段话,打动许多人。

王庆安的父亲是农业技术员,儿时他看到父亲指导农户种植棉花提高了产量,从而深受农户尊敬和爱戴,让当时的王庆安觉得,将来在农业技术领域工作也很不错。

“可能冥冥中自有天意,高考后上了农业院校,毕业后真的做起了农业技术推广。”王庆安回忆,那时候土肥站不少人马上要退休,急需年轻人接班,土肥专业毕业的他顺理成章地到了土肥站。

33年间,王庆安取得了很多成绩,不断印证着刚参加工作时的那份“初心”。他出版论著7部、发表论文16篇,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9项次……

在推广农业技术的过程中,每当看到农户使用自己推广的技术提高了作物产量,他常常感到欣慰。随之而来的,还有农户的尊敬、社会的认可,这些都让王庆安对自己的职业充满自豪感。

谈到未来,王庆安关心的事情中,还有一项是青年人才的培养。以前,单位有活动需要派年轻人参加,王庆安都主动去,因为1970年出生的他是单位里最年轻的。好消息是,这两年站里来了年轻人,新鲜血液的注入,让王庆安的心踏实了不少,“在退休之前,把年轻队伍培养好”。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