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总开展工联会综合改革,实行分类分级分层管理——
【强基层增活力 工会建设在行动】让“人财物”资源下沉到基层
傍晚6点,广东深圳福田区南园街道锦龙社区“幸福号”暖蜂驿站,彩灯准时点亮。站内,有暖“蜂”充电站、润“新”读书角、科普宣传角等功能区域,座椅、充电插座、应急药品、微波炉、书架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不时可见外卖小哥歇息的身影。
这是深圳市福田区南园街道锦龙社区工会联合会积极打造阵地服务职工的一个缩影。深圳有各类工联会960家,覆盖职工537万人、会员454万人。为破解工联会经费、阵地、人手不足问题,自2021年起,深圳市总着手开展工联会综合改革,创新工联会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推出改革“三分法”——分类分级分层管理。如今,该市工联会综合改革成效初显,基层工会组织活力增强,影响力不断扩大。
“分类分级分层”,优化资源配置
为将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激发基层工会组织活力,深圳市总对全市工联会进行分类分级分层管理,以有效引导资源配置。分类是将工联会分为社区、园区、行业、集团等10种类型。分级是参考工联会的类型、劳动关系风险、企业数量、职工情况等因素,将全市960家工联会分为一级至五级共5个等级。分层是指根据工联会等级,分3个层次进行管理,其中一级工联会由市、区、街道总工会共同管理,二级、三级工联会由区和街道总工会共同管理,四级、五级工联会由区或街道总工会管理。
其次,深圳市总按照“红领”“金领”“白领”“蓝领”“彩领”“圆领”对职工进行分类。划定工联会层级时,重点关注和服务蓝领、彩领、圆领3类群体,即产业工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工联会。
根据分级结果,深圳市总将80%的“人财物”资源向产业工人、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的,且劳动关系风险为中高等级的37家一级工联会和73家二级工联会倾斜。2022年以来,深圳市总已向其下拨工作补助经费2.43亿元,初步解决了工联会“没钱干事”的难题。
打造品牌,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
为了进一步扩大工联会工作的覆盖面和服务内容供给,深圳市南山区总工会创新打造精品社区工联会。同时考虑到该区经济发展呈现多态势的特点南山区总鼓励各工联会根据自身特点,自主打造品牌活动。
位于南山区粤海街道的科技园社区工联会便是南山区打造的一个精品社区工联会。该工联会主要服务人群为包括科技型企业职工、互联网从业人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内的10多万名职工,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
据粤海街道科技园社区党委书记、工联会主席丁荣胜介绍,工联会每次开展活动前,都要开展调研,搜集、听取企业和职工需求。“例如最近的滑板运动、飞盘等活动都是听取职工意见后举办的,很受欢迎。目前我们正在策划开办城市青年市集。”丁荣胜说。
据悉,深圳工会开展工联会综合改革以来,不断打造品牌、扩大影响。通过主动融入党政工作大局,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融合发展,目前已建设了1家市级、11家区级服务阵地以及多个职工之家和服务站点,推动工会服务阵地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共建,构建“1+11+N”的工会服务阵地网络体系,有效解决工联会“缺阵地”的问题,不断扩大服务覆盖面。
让工会人才干得好、留得住
深圳目前有935名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如何让这批工会人才干得好、留得住?深圳市总在社会化工会干部的遴选、教育培训、技能提升、工作激励与职业晋升等方面进行改革,打通职业发展通道,从薪酬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让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有奔头”。
深圳市总要求各区结合实际,为一级、二级工联会配置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常驻工作岗位,三级、四级、五级工联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配置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支持优秀的职业化工会干部作为社区党委书记及两委班子成员候选人,探索通过选聘或直聘的方式将优秀的社区工联会主席或副主席聘为街道事业单位岗位人员,畅通社会化工会工作者与事业单位职员之间的身份转换通道,打破社会化工会工作者职业发展“天花板”。
自2012年成为社会化工会工作者以来,廖志恺一直活跃在职工服务第一线。得益于深圳市总对社会化工会干部的培养制度,廖志恺成长为南山区高新园区工会联合会副主席,在更高的平台上施展才能,服务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