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总工会强化“阵地+组织”建设,不断延伸法律服务触角
【娘家人暖心事】四级网络畅通“最后一米” 两万监督员活跃在岛城
本报讯(杨明清 记者张嫱)建立“1+12+145+N”法律服务机构站点,组建“131”核心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队伍,联合人社部门建立“大数据监测预警+跨部门联动处置”工作机制……近年来,山东青岛市总工会持续强化“阵地+组织”建设,通过健全工作机制,数字化赋能源头预防等举措,不断延伸法律服务触角,优化维权流程,全方位守护职工合法权益。
青岛市总不断加强劳动法律监督实体化阵地建设,在市职工法律服务中心、12个区市及功能区职工法律服务机构、145个镇街职工法律服务站,以及一批设立在区域共享职工之家、青岛·惠工家的法律服务点设立监督工作室,解决了法律维权“最后一米”的难题,构筑了四级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网络。
同时加强队伍建设,建立由100名工会法律干部、300名维权律师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1000名劳动争议调解员、普法志愿者及企业工会干部组成的“131”核心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队伍,每年市、区两级工会开展劳动法律监督员培训,不断提高监督员履职能力和水平。
“我们将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建设纳入区市工会新时代工作创新发展标准体系,实行季度通报制度,目前全市建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1.4万家,实现建会企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全覆盖,共有近2万余名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活跃在岛城,成为法律监督工作的坚实力量。”青岛市总工会法律部部长樊朝斌介绍。
在数字化技术助推下,青岛市总联合市人社局创新建立“大数据监测预警+跨部门联动处置”工作机制,借助劳动争议预警平台大数据技术,对重大劳动争议风险隐患进行超前预警和联动化解,赋能劳动争议源头治理。
“人社部门实时监测失业解聘、社保欠费等反映劳动关系运行的重要数据,自动生成一至四级劳动争议预警信息,实时推送至市总工会,市总将预警信息逐级推送至属地基层劳动法律监督组织,根据排查实际情况,采取协商调解、出具《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等形式进行处理。”樊朝斌介绍,机制运行两年来,累计排查企业660家,覆盖职工65.7万人次,出具《意见书》326件。
针对过往职工维权难、程序复杂等情况,青岛市总与市人社局联合出台《关于建立劳动者维权双向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对于适合调解的案件,由劳动监察部门推送给工会进行案前调解;对于用人单位未纠正违法行为的,人社部门及时立案依法处理。同时双方在青岛市职工法律服务中心联合设立劳动维权联动服务站,工会法律服务人员和劳动保障监察人员现场办公,让职工“少跑路”“不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