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我在我思】初心,藏在那一年年的坚守中
这是一场持续了12年的坚守与奉献。
因为一次在街头看到农民工兄弟简单粗暴地对待成绩不佳的孩子,赵晓春下定决心要帮助他们学会正确教育子女。12年来,赵晓春的职务发生了多次变化,但是他作为黑龙江哈尔滨一所流动的“农民工家长学校”校长的身份却始终没有变,义务为农民工朋友传授家庭教育方法、为学校运行而辛苦奔忙没有变。
跨越12年,我先后两次走进赵晓春和他的“农民工家长学校”,本以为会找到很震撼的答案,看到的却只有最朴素的坚持——一个学校接着一个学校地走,一个人接着一个人地去影响。渐渐地,同行者更多,能帮到的留守儿童也更广泛;可做的事更多,给孩子们带去的关心和助力也更加细微。
坚持是对初心最好的回报。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初心,它或许是对个人发展的愿景,是对社会发展的期待。经年之后,有人放弃,有人转向,但总有人会坚持。
在大山里,张桂梅老师坚持把一个又一个学生拉回到学校完成学业;在训练场,航天员邓清明坚持一日又一日训练准备未来飞天;在山脚下,退休干部杨善洲坚持一棵又一棵地种树荫庇后代。
如果从“每次”的角度看,这样的坚持并不难,但从更长的时间范围、更宏观的视角看,初心其实就藏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坚守之中。
对办农民工家庭教育学校的赵晓春而言,将这件事坚持做十多年,除了个体不懈努力外,身边大环境的变化也不容忽视。
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完善关心关爱农民工群体的政策举措,随着城乡差异逐渐缩小、城乡融合程度逐步加深,这一群体的所急所需、所想所盼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每年全国两会上,农民工代表总会成为媒体追逐的热点,越来越多农民工的声音被全社会听到、关注到。2008年,胡小燕成为我国第一批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担任代表期间,她先后关注了欠薪入罪、留守儿童教育、医保转移、住房福利、工伤赔付等问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农民工代表的关注视野已扩展到助力农民工群体转型、助力行业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等方面。从单一的自身权益维护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是这一变化的鲜明特点,这离不开诸如工资发放保障力度加强、农民工学历提升、外来务工人员落户政策等一系列贴心务实举措的落实。
农民工代表关注点的转移,折射出农民工群体现实境遇的逐步向好。当然,时代发展到今天,这一群体又要面临不少新问题。如今,他们需要的不仅是足额发放的工资,还有子女入学、父母养老等保障,以及与物质条件提升同步的精神关怀,与时代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技能提升,与个人付出相契合的收入水平,等等。
让更多农民工兄弟姐妹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需要更多赵晓春们来持续发力、接续完善相关工作,需要始终把农民工群体的真实需求看在眼里、挂在心头,进而有力保障、有效落实。有前进动力,无后顾之忧,有物质保障,亦有精神食粮,在美好生活的共建、共享之路上,越走越坚定——这是一所坚守多年的“农民工家长学校”传递出的信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