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总通过一系列接地气、聚人气的活动,让劳模纪念馆更好发挥思想政治引领作用——
劳模纪念馆“出圈”之道
阅读提示
2023年以来,辽宁沈阳市总工会围绕“如何让劳模馆更好发挥作用”这一课题进行探索,通过沉浸式展演、建立馆校联盟等举措,让劳模从故事中“走”出来,把思政课送上门,助力劳动模范纪念馆“火”起来。
每周三、周五,沈阳市职工剧社进行8场~10场沉浸式展演,让劳模从故事中“走”出来;与大学签约建立馆校联盟,将学校思政课搬到劳模馆,现已扩展到34所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开展“流动劳模馆”下基层活动……2023年以来,辽宁省沈阳市总工会围绕“如何让劳模馆更好发挥作用”这一课题进行探索,通过沉浸式展演、建立馆校联盟、走进基层等一系列接地气、聚人气的活动,让沈阳劳动模范纪念馆“火”起来。
劳模从故事中“走”出来
在新中国第一位女火车司机田桂英展位,一位穿着工装的年轻姑娘坐在驾驶室,等待发车指令;在职工技术协作发起人吴家柱、林海丰、吴大有展位,一位女演员用评书讲述着他们通过技术协作为企业、为国家分忧解困的故事……这是5月15日记者在沈阳劳动模范纪念馆看到的情景。
让展位劳模从故事中“走”出来的沉浸式展演始于2021年。当年,沈阳市总成立由39名工会工作者、文化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等参加的职工剧社,邀请沈阳话剧团演员、沈阳大学老师对他们进行表演与台词培训,让从展位“走”出来的劳模更有艺术感染力。
“刚开始每周五演出6场,可这种形式太受欢迎了,很快改为每周两天,从一天6场增加到8场,最多时10场。”沈阳劳动模范纪念馆馆长王欣欣说。
“这一年多,展演举办了180多场,我一场没落。”扮演老劳模马恒昌、田桂英等多个角色的宋兵是退役军人,是职工剧社最积极的参加者,他说,“通过扮演劳模,传播劳模精神,不仅影响了很多人,我的心灵也得到净化。”
把思政课搬到劳模馆
2023年11月9日,沈阳劳动模范纪念馆在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举办“弘扬劳模精神,汇聚振兴力量”馆校联盟启动仪式,与20所院校签订馆校联盟合作协议,充分发挥高校思政教育的优势与劳模馆实体平台优势,使馆校联动、资源互济、协同创新,更好地在学生中推进“三个精神”教育。
起初,辽宁中医药大学只有护理学院将劳模馆作为实践育人基地,成立馆校联盟后,该校把“思政课搬到劳模馆”这种形式扩展到全校,组织全校及4家附属医院在内的800多人次中层干部4次到劳模馆参观学习,11个学院全部组织学生到劳模馆上思政课,并把劳模馆“请”进学校,将劳模馆展板和宣讲课件留在学校,培训学生讲解员在校内进行宣讲,组织有文艺特长的学生扮演马恒昌、田桂英、“焊接大王”阎德义等劳模,并进行展演。
据介绍,目前,馆校联盟成员单位达到34家。从馆校联盟建立到今年5月初,已有57所学校在劳模馆开办思政课,上课学生达3700人次。
“流动劳模馆”到基层
2023年8月16日,劳模馆带着劳模事迹展板、反映劳模馆全貌的PPT以及讲解员,来到和平区马路湾街道,为街道、社区、6家企业的80多名工会干部、职工“送课”。街道工会干事朱林说:“活动结束,很多人反映没看够,于是后来我们组织60多名工会干部、职工参观了劳模馆。”
由于很多企事业单位难以抽出整块时间组织职工到劳模馆参观,因此劳模馆将劳模事迹做成20块展板,办起“流动劳模馆”。为了更贴近基层需求,在劳模与职工面对面环节,劳模馆专门邀请与基层单位工作相近的劳模参与活动。2023年10月20日,在开展送“劳模馆”到沈阳航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时,“大国工匠”、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中航沈飞股份有限公司钳工方文墨被邀请至现场。方文墨带来钳工工具,在讲解奋斗经历的同时现场传授钳工技艺,职工纷纷表示“受益”。
2023年以来,把“劳模馆”送到基层活动开展了27次。开馆至今,共接待各类团体4800余个,参观者22万余人次。2021年12月,劳模馆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首批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