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5月27日 星期一

广东加快产业数字化升级,众多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创新浪潮澎湃“岭南热土”

本报记者 杨兆敏 郜亚章
《工人日报》(2024年05月27日 03版)

以前多档口奔波3天~5天,使用“对布机器人”后,2分钟就能快速匹配最佳面料;AI来“找茬”,使用视觉辅助人工质检,不合格产品无法遁形;创新孵化基地高效运转,样品穿越“死亡之谷”,顺利转化为商品……

近日,本报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走进广东发现,伴随全球供应链深度调整和国产替代浪潮,广东省正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工程,推动人工智能创业创新赋能千行百业。

未来已来

不需要跑道,没有驾驶员,离地100米飞行,就能把乘客送往目的地,“打飞的”有望成为现实。

“我们自主研发的EH216-S型无人驾驶航空器先后获得了型号合格证、标准适航证和生产许可证。‘三证齐全’,这款飞行器已经具备量产资质。”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联席首席运营官王钊说,“我们已经在合肥、广州、深圳开展‘空中的士’样板城市试验,今年内将开展试运行。”

这家智能自动驾驶飞行器科技企业,已经涉足空中交通、智慧城市管理、空中媒体等众多领域。

据了解,广东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制定了未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在低空经济方面,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已集聚全国30%以上无人机企业。

能上天飞,也能下海游。海洋环境复杂多变,是无人船艇大显身手的主战场。看准这个方向,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推出用于环境监测、海洋调查、安防救援等领域的无人船艇产品,同时攻克无人船艇自主航行、感知避障、协同控制等多项核心关键技术。

“以海洋测绘为例,我们用一条2.5吨的无人船艇代替500吨甚至上千吨重的测量船,燃油成本能降低90%,同时‘一条大船作业’变为‘无人船艇集群编队作业’,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云洲智能总经理成亮告诉记者。

在浩瀚海洋中畅游,也能在毫米间发力。1500个电容器要装在一部手机里,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而由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MLCC(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做到了。“我们生产的最小电容器是0.4毫米乘0.2毫米,肉眼几乎看不到。”风华高科投资发展部副总监张宾说,“目前,除了一些极限的规格,MLCC已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传统不旧

走进美的厨热洗碗机顺德工厂的车间,记者看到,自动引导搬运车将材料运输到指定位置;库卡机械臂有序运转,实现精准卡位和抓起,连通多个生产环节。

“美的洗碗机生产线自动化从2011年开始起步,内胆生产由手工线发展为智能生产;从使用10台冲压机器人,发展为智能黑灯车间。”美的厨热洗碗机工厂数字化负责人熊涛告诉记者。

产能上去了,效益更高了,品质实现更优。“在实施智能化改造后,单位成本下降了14%,外销交付时间缩短58%,一次装机缺陷不良率降低了59%。”熊涛说。

数字化赋能,在传统的纺织行业里也悄然发生着。“以往找布要拿着样布,在面料市场各个档口询问。而采用这款对布机器人,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在面料数据库中快速匹配,找布的时间从3天~5天缩短到2分钟,大大提高了纺织企业的生产效率。”广州致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务工作人员黄颖霖告诉记者。

记者在现场看到,致景科技研发的对布机器人装有高清摄像头,对准布料正反面拍摄,经过系统分析比对后,样本布料的档口分布、色号、成分、交易价格等信息便一目了然,真正实现了从走着找布到用“指尖”找布的转变。

从一朵棉花到一件纺织品,致景科技对纺织业传统生产模式进行全链条的数字化改造。“上游,我们研发的‘飞梭智纺’打通原料采购、纱线、坯布、染整、制衣等生产和交易环节;下游,能实现面料AI检索,服装AI设计。”致景科技AI专家张成东说。

转化顺畅

强大的制造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让创新在广东拥有独特的产业环境,再加上人才、资金、资源、平台、政策的配合,使那些“躺在实验室里睡大觉”的科研成果,在这里能够顺畅地转化成产品。

“油料光谱仪是油液检测的有效分析手段,用来给大型设备做故障预警,就像给设备做‘体检’。”广东中科谛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冠文介绍,早在2014年,油料光谱仪就被列为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拟立项项目,经过4年摸索通过了第三方测试。

“核心技术掌握在手中,可产品一直做不到市场化,科研成果迟迟不能转化落地。”张冠文说。2020年,佛山产研院院长殷红军调研时看到油料光谱仪的样机,这项成果才迎来转机。目前,该光谱仪已经在国内外打开市场。

张冠文口中的产研院,全称为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是广东省科学院与佛山市政府共同建立的高新科技创新孵化产业基地。“科学家擅长做科学研究,但市场要考虑的是产品性能、性价比等,如果两者不能很好衔接就会进入‘死亡之谷’。产研院补齐两者的短板,打通了由样品到商品的‘最后一公里’。”对此,张冠文深有体会。

“产研院不仅要懂技术逻辑,更要摸透产业。”殷红军坦言,“我们就是技术和产业链中间的撮合人。聚焦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产研院目前已瞄准孵化了40多家科技企业。”

成立于2015年的广东原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高档数控系统和高端激光数控机床的研发、生产和制造。“公司潜心研究,每年销售额的20%投入研发,一步步突破了领域内多项‘卡脖子’技术,近3年收获大量订单,成为佛山市最年轻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副总经理刘志峰介绍说,“我们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最难忘的是,当建总部基地面临资金压力时,镇政府积极帮助链接风投机构,帮助我们拓宽了融资渠道。”

原点智能位于佛山市丹灶镇,副镇长李终胜告诉记者,作为科创人才团队落地项目,在租金补贴、员工购房再到拿地建厂,丹灶镇都提供了各类优惠政策。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