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一

浙川携手 产业提升赋能巴蜀大地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 周以航 萧永航 李晨曦
《工人日报》(2024年06月04日 06版)

通向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咱里村伞岗坪房车营地的路上,“杭甘携手,山海情深”的标语引人注目;四姑娘山景区内,“德清小金一家亲”的立牌立在两棵依偎而生的古树旁……在四川,这样的画面并不鲜见。

2021年,新一轮浙川对口工作开启,助力四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6月,本批次155名挂职干部结束援川。三年来,浙川两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通过产业合作、劳务协作和消费帮扶等形式带动巴蜀大地乡村振兴。

走进“金东—丹巴巾帼共兴工坊”,十位身穿民族服饰的藏家绣娘在直播镜头前忙碌着,一根根红绳在她们的指尖缠绕翻飞,短短几分钟就成为一个个结实鲜艳的中国结。甘孜州丹巴县墨尔多山镇前进村村民张光芬告诉记者,每天忙完农活她就在家编中国结,从去年10月至今,她一共挣了5000多元。

丹巴县地处川西高山峡谷区,村民居住分散,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对较多。针对这一特点,借助对口支援地浙江金华市中国结编织技艺和产业发展优势,“直播+中国结编织”来料加工产业发展模式应运而生,助力老百姓居家灵活就业。

完善的培训机制和订单保障持续激励着村民走进“共兴工坊”。由金华企业家、高校老师、大学生等组成的优质讲师团免费培训村民中国结编织、直播营销技能,与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对接让丹巴的中国结得以销往海内外。

从金华到丹巴挂职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的李文伟介绍,自2022年10月首期培训班开办以来,共组织直播、来料加工培训班5期,建设来料加工基地10个,培训藏家绣娘3000余人次。

除了科技赋能,温州还着力促进南部县晚熟柑橘产业规范化发展,推进打造晚熟柑橘产业园“爱媛橙”高端示范园、节肥降耗科技示范基地,并在南部县全域推广绿色生产认证工作,带动服务20万亩柑橘基地。2023年至今,以晚熟柑橘为代表的南部县特色农特产品销售额已超过1.1亿元。

“我们紧紧抓住‘两品一渠道’,品质做好、品牌打响、有了销售渠道,能稳定增收,这才叫真正的‘共富’。”浙江挂职干部、南部县副县长朱城说。

据介绍,近三年来,浙江在川实施帮扶项目2481个,帮助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125个。乡村美、农民乐的新农村画卷在秀美山川中铺开,一曲曲友谊赞歌在巴山蜀水间回响。

(据新华社电)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