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一

病痛没有一天放过他,他发明了一种缓解的办法——想工作

工作是最好的治疗

丁玉萍 胡强
《工人日报》(2024年06月04日 08版)

5月26日晚上7点半,西北油田采油二厂12-13计转站1#外输泵闪停。

经排查是变频器模块损坏导致空开故障。现在的装置,现场修起来简单:模块一拆一换,搞定。

可作业人员说:要等明天才能修。

采油二厂采油管理三区安全生产中心主任张顺邦急了,问:知道停产的后果吗?

原来变频器模块不是易损件,作业区小库一般不存,厂里大库存,但正好用完了,新购的一批还在路上呢!

借呀!张顺邦当即和物资设备室高级主管杨延东碰头,两人分头向兄弟单位求援。

晚上10点半,配件到位,断电更换400A空开,11点空开安装完成,恢复供电。凌晨1点半变频器更换完毕,两点复产。

这是在戈壁深处的作业区,此类作业所花的最短时间了。

在荒凉的戈壁大漠,令张顺邦最骄傲的,不是他先后14次被油田和采油厂评为“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8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也不是他的15项专利,甚至都不是他以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之躯,在10年前就被医生建议病退的情况下,至今仍肩负采油区生产中心主任的重任。

让他骄傲的是,作为生产中心主任,他主持下的这个方圆590平方公里,拥有365口油气井、9座计转站、1座卸油站、1座配液站的中石化陆上最大采油管理区,没有因管理失误而出过重大安全事故,没因突发情况造成停产。

但凡站库施工,无论是现场交底、带班作业还是完工复检,总能看到张顺邦的身影。白天跑施工现场,晚上在电脑前审方案、做资料,零点以后下班回宿舍是他的常态。

4月,塔河油田处处风沙弥漫,管理三区外输气管线清扫作业期间,张顺邦早出晚归,在几个大站间来回奔走,饿了就在指挥车里简单吃几口。只用三天半时间,高效完成了7条外输气支线和10-4计转站至二号轻烃站干气主管线清扫任务。

没人知道在一个蹒跚步态里,在一瞬皱眉间,他所忍受的疼痛是多么难以承受,也没人知道那些痛醒之后的漫漫长夜是如何难熬。

病痛没有一天放过他。他发明了一种缓解病痛的办法——想工作,琢磨事儿。

这一琢磨,他竟琢磨出电动注脂泵、清洗过滤器装置、涡轮风扇拔轮器等13项国家专利。

生产现场注脂从早到晚忙个不停,一个组一天只能完成3口井,人车占用多,注脂时间长、费用高、量不准、强度大。

有一天,他从背痛中醒来,睡不着了,他开始想能不能用个电动装置来带动注脂泵,可是规范的井场没有接电的地方。他经过近1年的潜心研究,发明了一种效率高、成本低、计量准、劳动强度小的太阳能电动注脂泵,节约人工、材料、车辆等综合成本730万元。该技术已在油田推广应用,一年可降本1800万元。

今年,10-4计转站加热炉进口汇管与生产旁通根部腐蚀穿孔,考虑到计量汇管运行压力较低且漏点为沙眼,他灵机一动,用铸工胶对漏点进行封盖,成功堵漏,节约费用约2万元,此妙方在其他站点推广。

怕他累着,领导和同事们心疼地劝他,注意身体。他说,工作就是治疗,比药都管用。

10多年过去了,大家不得不承认,他这种治疗,还挺有疗效的。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